“國務院剛剛下發了通知,藥監局正在抓重點,撞槍口上誰也沒辦法。先停產整頓,拿出一個好的姿態來。”
“我們聽書記的,還望書記能儘快通融一下,千萬別讓藥監局曝光。”
詹繼東沒說通融也沒說不通融,瞿邢琳和助手站了一會,不見詹繼東說什麼,告辭走了。不走也不行,兩人電話一直在響,又不敢當詹繼東面接。
第二天,京城幾家報紙率先披露了藥監局督察結果,有家報紙用了大標題:藥監局出重拳,外資李鬼被打。
另一家報紙的標題更直白:違規藥品屢禁不止,外資企業被抓現行。
寧和濤拿來報紙,詹繼東沒看,說放下吧。
寧和濤問:“今天工作怎麼安排?”
詹繼東說:
“讓相關部門他們繼續陪同,你跟我去幾家企業打前站。”
詹繼東怕別的企業也會查出問題,一家企業出問題,責任在企業,多家企業出問題,責任就在黨委政府,這件事他是絕不想又把陸政東給拉進來,在這樣的時候又多一個對立面。
還好,轉了幾家企業,都沒發現大問題,詹繼東算是鬆下一口氣,除艾琳貝湖外,其他企業相對規範,應該不會查出什麼。
詹繼東也讓省政府那邊瞭解陸政東的態度,陸政東的態度也很明確,強調我們一不護短,二不遮攔,該怎麼查就怎麼查,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這對規範全省藥品食品安全也是個敦促。
看到這個,陸政東不由也搖頭,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艾琳貝湖居然利用這樣的方式賺錢。
在陸政東看來,藥監局查違規這還在其次,重點恐怕是以此作為突破口,撕開一條口子——那就是賄賂。
事實上國內的藥企亂像並未因為藥監局的成立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藥企的利益鏈實際上就是銷售鏈加上賄賂鏈,就國內而言,只不過與本土藥企用現金開路不同,治理結構相對完善的外資藥企往往藉助更加隱蔽的手段來進行。
對於習慣了在灰色地帶遊走的國內藥企而言,醫藥商業賄賂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已經成為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如眾多上市藥企在年報中披露的業務費、招待費等語焉不詳的費用。
近年來,大型跨國藥企,均曾捲入在華商業賄賂風波,那麼外資藥企到底賄賂了誰?醫院相關人員是一個也不能少的。而這些,無疑推高了藥價。
“只有不努力的銷售,沒有搞不定的醫生”
藥企的銷售團隊結構一般為“銷售總監—大區銷售經理—區域銷售經理—醫藥代表”。銷售人員上崗前,會接受專門的業務培訓,除了能講述藥品的效能、優點和適應症之外,重點培訓銷售技巧和策略,其核心內容是“客情維護”,即維護與醫院、醫生的關係,培訓他們用各種方式去開啟銷路,提供相關的費用,還教他們作假。
而衡量一個銷售人員的重要標準之一,即是否瞭解你的客戶。如醫生對藥品的認可程度到了哪一步?開處方的習慣是什麼?工作、作息規律是什麼?每週什麼時候上夜班?什麼時候在家?
對於藥企來講,只有不努力的銷售,沒有搞不定的醫生。
不可否認的是,或明或暗的行賄手法已幫助這些外資醫藥巨頭們開啟了國內市場局面。
藥企的銷售網路自上而下,上層可能還會“包裝”一下,越往下問題越多、管理越亂,醫藥代表直接賄賂醫生和行政部門個人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變味的醫藥代表在中國已經成為賄賂的典型。
除了政府監管制度的完善之外,外資藥企也必須保持應有審慎,增強對文化複雜性的理解,建立適當的促進守法的專案、技術和工具,並對員工進行全面培訓。只要遵守正確的程式,海外公司也可以在中國取得成功,而無需求助於賄賂。
而這裡面,最重要的一環,當然是那些直接與客戶接觸的“醫藥代表”。絕不是將責任推到“某些員工及第三方”身上,就可以脫離干係、高枕無憂的。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是必須的,否則醫藥代表避過風頭後恐怕還會重操舊業。
實際上,藥企這種僅盯著盈利的價值觀和營銷模式如果不改變,賄賂醜聞很難遠離它們,其潛藏的危機也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這些藥企的頭頂上。
這是“以藥養醫”之弊,在國內,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太高,有時透過行賄醫生等手段是藥企生存的常用手段,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是典型的不合規行為不合法的,所以不僅僅是藥企,所有企業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