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某省省長還勉強能行,但是現在就要推上去去,未免有些超之過急的感覺,連他都如此,就不要說別人了。
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一些事情,最後的結果還要看高層能否達成一致意見,而最重要的還是看雲家那位老而彌堅的老人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孫偉陽得到訊息也是頗有感慨,當初他從西河調出,任副省長、省長,五年時間進入中央委員序列,已經是引起國內外媒體一陣熱議,而在他這一批中擔任中央委員中至少有好幾個都和自己當時的年齡相仿了,甚至還有比自己更年輕的,只是他上升的速度比較快而已,兩年副省長,兩年常務副省長,一年副書記,然後就上到省長的位置,五年時間從副部到正部,這已經是夠快的了,可陸政東在副部級上時間比他還要短,至於年紀比他小了一輪。
孫偉陽也不禁有些恍然若夢的感覺,當初剛剛做長灘當市委書記的時候,在他想象中這輩子就算是再怎麼拼搏,估計一個副部級就是自己仕途的頂點,那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執掌一方的封疆大吏?
對於陸政東,他同樣是沒想到,當初他覺得陸政東確實是個好苗子,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陸政東會走得這麼快
第213章波瀾(二)
陸政東也非常清楚隨著他有希望調到地方工作這件事逐漸在一定範圍內傳開,爭議也會接踵而至,對於這一點,陸政東倒是顯得很平靜,因為他這一路走來,年齡問題始終是爭議最大的問題。
二十多歲的正兒八經的縣委書記,二十多歲的正兒八經的地市級市長,三十來歲的副部級市長、市委書記,候補委員,隨便哪一個拿出來都是驚世駭俗的,在內行人看來這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過從體制中人還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用一句俗話可以概括:走的路比過的橋多,吃的鹽比飯多,總覺得年長者見多識廣,閱歷豐富,才能真正壓得住陣腳,而對於領導幹部這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就更高。而在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政治精英群體中,年輕更會被視為還不成熟,特別是他的年紀,甚至在某些人眼裡不是不成熟,而是稚嫩。
陸政東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自己雖然在年紀上和工作時間要短一些,但是他覺得自己在工作經歷和履歷上絲毫不亞於其他人,甚至還有過之,長時間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在省直機關以及兩個國家部委工作的經歷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豐富的經歷,而且他也覺得拋開在地方上工作期間的耀眼成績,自己不管是在省直機關還是國家部委裡邊都應該是做出了一些拿的出手來的東西,而更重要的一點,他做過安新市委書記,這和其他很多人相比,更具有優勢。?
作為副部級城市的一把手,顯然比地市級一把手要考驗人得多,特別是安新又是一個各種關係混雜的地方,能夠在這樣的地方把關係理順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這需要極高的政治素養、綜合能力。
至於在西部辦,他的這些措施也是立足長遠,這些都是能夠讓大家看得見的。
正因為如此,陸政東覺得自己就算沒有云家這麼一層關係,也完全有資格參與競爭,當然也就是參與競爭,能否成功,還要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
政治局會議召開在即,陸政東知道這個會議就將決定自己是否能夠名列那張令人矚目的名單其中,恐怕他也是那個名單上爭議最為大的一個。
在副部級和正部級幹部人事任免的權力在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而不是書記處和中組部。中組部只有建議權。當然中組部也可以以部委委員會的名義劃去建議名單上認為不合適的人選,但是如果是常委提出來,還是會討論,當然不是提出來就要馬上討論,那屬於臨時動議幹部了。但是隻要提了出來,這個人選就會放在那裡,等到有新的位置空出來,就會討論。
按照黨內慣例,中管幹部中,副省級官員任免由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透過;正部省級官員則常委會討論後,由政治局會議透過。
一般情況下,政治局會議每月一次,常委會一週召開一次會議,與國務院常務會議頻次相同。若遇到特殊情況,常委會議日期可變動。
副部級的幹部提拔任用需要經過常委研究透過,而正部級的幹部則是需要政治局討論透過,這也是集體領導的一種具體體現。
劉振強是預料到陸政東的事情是會有爭議的,但是劉振強也沒想到引起的波瀾會這麼大。
在政治局討論人事任命之前,事先的溝通肯定是必要的,通常情況下,這樣的人事任命都會在會議之前達成一些初步的結果最後拿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