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所講的膽大是講他從來沒有涉足過這樣的重化工行業就敢於進軍國內的壟斷行業,而且是高度壟斷行業,而陸政東卻並不認為這是大膽冒進,而是經過了充分的調研。
事實上對於這樣欲破除壟斷還未完全破除壟斷的時候進入這樣的行業是最佳的時候,因為一旦完全放開,民營企業在成本上的優勢是國企無法比擬的。
不過就是一個敢於進入這樣行業的人,在對待資金的問題上卻又非常謹慎,甚至可以講非常保守,當年耀明集團決定進入重化工領域時,有不少銀行主動找到他,表示願意提供貸款,授信額度高達幾十億,但其掌舵人沒有接受,只象徵性地貸了四五億。
在這樣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融資才意味著可以儘快做大做強,大企業以及大佬級的企業家們大多慣於且善於創造花樣翻新的融資手段。
特別是現在鋁業的行情趨勢不錯,規模越大自然也就越賺錢,可他居然送上門的貸款都不要,基本是靠自有資金投入,落在外人眼裡真是難以理解。
而陸政東卻是很欣賞這一點,依賴規模擴張沒錯,但是過多的依賴規模擴張在國內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過度的依賴銀行或者拆借雖然能大大提高發展速度,但其中隱藏的風險也不容小覷,因為別人不會像他一樣知道國家會在什麼時候祭出對他們來講事關生死存亡的大殺器——宏觀調控。
一旦市場波動,國家緊縮銀根,銀行收緊銀根或者是催還貸款,這樣的企業資金鍊極易斷裂,事實上,“突然死亡”的大型民企並不罕見,從德隆到鐵本,從比較早的著名老牟老史無不是倒在這之上,唯一翻身的也就是老史了。
對於民營企業來講,最大的是首先要生存,其後才談得上規模,事實上每一次宏觀調控存活下來的民營企業,都能得到迅猛的發展,而不能生存下來的,自然也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而且作為實業民營企業還必須要面對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產能過剩,在國內這樣特殊的氛圍下,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利潤可觀,都是一哄而上,打價格戰,今後國內不管哪個行業都會出現產能過剩,而且是絕對過剩、永久性過剩。
在某種意義上,這些企業的對手可能既不是大型的央企,也不是其他,而是這個產能過剩的時代。如何控制好成本,如何有特色,即便是在產能過剩的時候依然保持競爭力,才是能夠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寶。
或許,謹慎的作風、“寧願慢一點”的選擇,的確會讓一些企業在市場火爆時失去了一些快速掙錢的機會,但在隨後的年代裡卻如魚得水。
陸政東之所以讓楊璐在網際網路上的投資取得回報之後,不去做那些投機性更強的金融類業務,也是基於一個風險考慮,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情並非楊璐所長,老玩這個她心裡不踏實,沒有必要讓她成天提心吊膽的
西部辦在國家頒發公佈的《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上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意見為加快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和佈局,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西部地區又快又好發展,由西部辦牽頭,發展計劃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督會、國家開發銀行,探討關於促進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對發展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總體思路、發展特點、指導原則、發展目標,政策措施、資金安排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也就是在同一時間,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釋出,在新版中很引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鼓勵外商投資西部地區,放寬外商投資西部地區的股比和行業限制,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
專門提出西部大開發,其實也是對於西部吸引和利用外資遠低於預期整個西部地區外商投資總額佔全國的比例僅有百分之四左右,在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來,這一比例不僅沒有明顯上升,而且還有下降趨勢。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部地區對外商的吸引力並沒有因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而有所改善,因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外資資本不願紮根西部,有客觀原因,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政府官員常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制定的政策僅是一廂情願,外商對此毫無感覺。而且對吸引外資賦予了太多的訴求,除吸引資金外,還要增加就業機會,出口創匯,引進先進技術等。
從外商投資者的角度看,資本僅是一種生產要素而已,他們要透過投資,實現資本轉移,以尋求與其他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從而獲取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