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說實話除了司馬良娣,其他人未必知道哪個是司馬良娣送的,太子也不例外。只不過太子有個不算習慣的習慣,他喜歡把人送給自己的東西留個單子記錄,因為他身邊記憶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記得所有的東西的出處,他這個太子的身邊更是不能有來歷不明的東西,所以才有單子一說,倒是給內侍收攏東西提供了不少方便。
司馬良娣送過太子自己繡的荷包,腰帶,和一些香料等等,其他的東西都沒什麼問題,但是那個荷包的絲線浸過蜜香粉,一個金飾燭臺的燈油也摻有蜜香粉。這個蜜香粉本身確實有震驚安神的功效,但是唯獨不能喝山茶花放到一處,兩個如果摻在一起,不但有催情的功效,還有致人虛弱,慢慢精神萎靡,直至死亡,而且半點不留痕跡,算得上是殺人於無形之中了。
過來報訊息的小太監跪在地上儘量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還有些顫抖,誰看了這東西能不知道嚴重之處呢。
太子的心裡已經是怒火滔天了,但是表面上確是丁點未顯。太子這個人,他要是明明白白的把火氣發出來倒還好,說明沒什麼嚴重的,他要是不支聲,這件事情就在他心裡生根了,他的手段就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了。
而且“你的意思是,東西查出來有問題,幫這個賤婢運東西進來的人也都查到了,但是人都死了?線索斷了?你們是吃乾飯的嗎?”太子語氣很是平靜,可小太監的後背都已經汗溼了。
太子也知道,一個送訊息的小太監能知道什麼,不過是說說而已,真正的問題在司禮監呢,那幫老太監,都是沒後的人,都是皇帝倚重才有些權勢,但是他們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容易被人詬病,所以也夠忠心。這關係到現任太子未來皇帝的事情自然是用心再用心,恨不得馬上就查個底朝天,只不過這幕後之人的手段也不一般,竟然到現在還沒有摸出個頭緒來。
太子心裡憋氣,自然不會讓別人多舒服,政君他捨不得遷怒,其他的妾室又在裝鵪鶉,都躲的要多遠有多遠,只能把火發到已經死了的陳順常。但是人死了還能有什麼折騰的,太子怎麼說也是讀聖賢書的,過分的事情也做不到,就只是讓人削了她順常的位分,隨便找個地方葬了便是。
政君也聽到了這個訊息,隨後也就不在意了,一個順常而已,這就是她的悲哀,天家無情,她又死的比較蹊蹺,如果她有司馬良娣那樣的手段,也不至於這麼慘。但是這宮裡本來就是成王敗寇,永巷中永遠不缺女人。
雖然線索是斷了,但是也不是一點有用的都沒有,採買的那個小太監,有個弟弟還在宮外,娶的妻子是某個大官家放出來的婢女,這個大官曾經在成王的領地做過官,雖然那個婢女很快就死了,但是這不是查不出來的,只不過越好查,這些太監的心裡就越懷疑,這麼一條線,簡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成王和皇帝的關係說不上遠,堂弟而已,但是比起皇子,身份到底有些尷尬,他不過是因為父親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才能繼續襲王爵,否則的話,應該是變成侯爵的。天高皇帝遠的,對這些王爺們肯定是監管有漏洞的,怎麼說也是皇家人,不是他們那些官員說管就能管的。何況也不能一天到晚的盯著人家不放,人家反咬一口,反倒無處脫身了。
成王和皇帝的關係一般,但是他和另一個王爺濂王的關係不錯,父輩就是關係好的,自然就延續到兒子這一輩了,其他人的關係就一般了。涉及到了王爺,他們這幫太監也不敢擅自往下查了。
東西送到皇帝案頭,皇帝也不鎮定了,怎麼還扯出外封的王爺來了,成王雖然只是堂弟,但是素來老實,每日就喜歡讀書,還喜歡收藏金玉古玩。這再普通人家可能說是不求上進,玩物尚志,但是在皇家這就是大大的優點啊,王爺的俸祿那麼多,還有封地的稅收,別說只是喜歡金玉古玩,就是喜歡美女姬妾養上一群也不是問題。所以皇帝是萬萬沒想到這事情能扯上成王,隨後又看到了濂王的影子,忽然冒出了個古怪的念頭,當年濂王的父親差點做了太子,莫非濂王是想要繼承父志?只是不知道成王到底知不知情,有沒有摻合其中。
皇帝如果懷疑你了,那你基本上就什麼秘密都沒有了,雖然事情並不絕對,但是有方向和沒方向完全是兩個樣的。而且皇帝還特意派了不少好手,因為如果真的蓄謀造反,絕不可能是表面上露出的那點實力,派去的人不求拿到真憑實據,只求知道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畢竟是王爺,不能捕風捉影的就給查了,何況誰知道人家的實力怎麼樣,萬一來個魚死網破,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
皇上是個難得知道民間疾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