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卯時初,天際已經完全發白,但是當日天空陰雲密佈,再加上來自西北方向的微風中隱隱蘊含著溼氣,很明顯大雨已經在醞釀當中了。

雖然這種天氣情況不適合大軍作戰,但交戰的雙方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卯時半,由陳世凱指揮的北翼清軍率先發動進攻,浙江提標左右營並湖州協城守營安吉營、太湖水師營各一部約三千人直撲鄭軍左龍驤師當面。在陳世凱部的牽動之下,中路的督標左營、衢州協城守營中營、嚴州協城守營右營,南翼江南提標中營、處州協城守營左營、金華協城守營左營等部齊齊出擊,萬餘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堅定的向鄭軍碾壓過來。

半刻鐘後,鄭軍的炮火開始回應清軍的動作,四個師的四個師屬炮哨三十六位三寸半(12磅)炮猛烈開火,破開空間距離降臨到清軍陣型中的炮彈犁開一條條血色的通道,在蹦蹦跳跳中帶走了數以百計的清軍性命。

在炮火之下,清軍實現了眾生平等,無論是親自上陣的都司、守備、千總、把總還是一干外委甚至普通一兵都沒有任何的特殊權力,同樣無論著甲與否,只要被充斥著巨大動能的炮彈沾到,必然非死既傷。

當然三寸半炮的射程固然相當的遠,威力也不同凡響,但三十六位炮分佈在數十里的戰線上,給清軍造成的損失其實也有限的很,然而清軍還沒有慶幸自己透過了火線,新的一輪打擊接踵而來,七十二位二寸半(4磅)炮和三十六位三寸(6磅)炮次第開火,飛舞的鏈彈和暴雨般的霰彈在清軍陣形中造成數倍於前的恐怖傷亡。

此時清軍的紅夷炮也推了上來,但才發射了幾發炮彈,就被鄭軍所發現,三寸半炮當仁不讓的予以還擊,雖然只有僥倖的一發命中了,但是清軍被迫移動炮位,自然就不能為衝鋒的清軍提供進一步的支援了。

進入八十步後,四十八個鄭軍步哨中九十六個鄭軍步隊分成四列往復射擊著,濃濃的硝煙瞬間籠罩了袁家川東側的鄭軍陣地。濃煙當然影響了鄭軍的射界,以至於鄭軍只能機械的按照操訓典章對著濃霧外依次攢射著,卻不能瞭解自己射擊的成果。

正當鄭軍方面受困於射擊引發的硝煙時,從西北吹來的冷風逐漸強勁起來,絲絲點點的雨絲飄落下來,快速的將鄭軍的困惑一掃而空。此時此刻,鄭軍才發現自己的成果………大約二千具清軍的屍體以及數目相近的清軍傷員橫亙在衝鋒的路上,而剩下的清軍則在恐怖中背轉身體向自家方向逃去。

鄭軍的戰線上頓時歡呼聲響成了一片,可響徹天際的歡呼聲尚未出現尾音,雨勢就逐漸轉大了起來,雖說還不能被稱為瓢潑大雨,但是密密麻麻的雨點砸落在人身上,還是在鄭軍中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見到雨勢轉達,鄭軍步銃手們只得在部隊長的指令下飛快的穿上刷了一層杜仲膠的防水雨衣,同時小心謹慎的保護步銃的火池不至受潮,而炮軍們則不顧自己身上已經淋溼,手忙腳亂的為火炮搭建著防雨的頂棚

經過一次失敗,石琳終於明白了鄭軍的火器是何等的犀利,而“老朋友”楊捷也有些瞠目結舌的不敢相信自己的所看到的一切,不過,驚異歸驚異,連綿的秋雨也為清軍上下增加了信心和勇氣,自以為鄭軍火器在雨勢中無法利用的石琳、陳世凱在下令重組了第一波出擊部隊的同時又派出了第二批出擊營頭。

可是清軍方面註定要失望了:“這怎麼可能?海逆的火銃為什麼在大雨中也能打響?”

“制軍,據小的知曉,日本早在幾十年前便有製造出能在雨中射擊的火器,號稱雨鐵。”伴在戎裝的石琳身畔的一名幕僚如是回答著。“不過制軍請放心,雨鐵也不是門門都能打響的,只要大雨繼續下,海逆的火器遲早會受潮打不響的。”

儘管石琳的幕僚用日本戰國時期的雨鐵的效能來分析鄭軍如今裝備的燧發槍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但是這位幕僚說得沒錯,鄭軍的擊發率在雨水中已經下降到平日的七成,而且隨著大雨的持續,擊發率還要進一步的降低。

不過儘管有相當數量的步銃產生了啞火,但是鄭軍的炮火和排銃看上去依舊猛烈,清軍的進攻自然是逃不了什麼好的,再又丟下近三千人的傷亡之後,還未觸及鄭軍陣形的清軍又一次丟盔卸甲的敗退了下去。

但聽聞了幕僚的話後,石琳心中顯然有了底,於是他親自下令驅動第三波營頭上衝。

這一回,鄭軍的步銃和火炮終於擋不住清軍了,在齊射了三排之後,鄭軍的步銃手手被迫後撤組成槍林固守,而他們剛剛駐足的地方此刻就有各哨的刀盾手以及師直屬的跳蕩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