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駐守在淮西的張俊和劉光世更是驚慌失措。因為他們兩個發現,自己首當其衝,劉豫的主攻方向就奔著他們來。
張俊和劉光世的判斷是對的,偽齊的軍隊正是衝著他們而來的。
偽齊和南宋交手多年,都是老對手了,互相知根知底。
劉豫的本意就是要嚇唬南宋,絕不會去襄陽那兒招惹岳飛,也不會去鎮江那兒撩撥韓世忠,眼放著淮南西路這兒有張俊和劉光世,還用去別的地方嗎?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劉豫的所料。
“A貨金兵”撲天蓋地而來,劉光世和張俊的兩支集團軍飛星趕月般後退。他們一邊向後撤,一邊向趙構要救兵,說有無數的金兵追來。
劉光世和張俊兩人撤退的速度之快,讓正在前線的總指揮張浚都措手不及。
也就是說,這兩人誰也沒請示,更沒有獲得批准,純粹是臨陣私逃,不戰而退。這種卑劣的行徑卻贏得了一片的贊同聲。
為什麼不能逃跑呢,難道要先請示再彙報,用繁文縟節自縛手腳,被金軍追上消滅才正確嗎?那是自毀實力,毫無意義。
在當時的南宋朝廷,這種論調很有市場,並被多數的官員所認可,因為這些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關鍵的時刻,剛剛過了三十歲生日的高宗皇帝還保留著一份清醒,他要張浚立即彙報情況,確定在軍事上怎樣應對。
明明之前岳飛的奏報說已經把偽齊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怎麼可能如今又有大批的偽齊和金兵的聯軍來犯。
這有些不符合邏輯!
PS:謝謝zhuxyhh01大大、被愛的小徐大大、嫣然一笑無間大大、靚女007大大的打賞和支援。
第三百二十一章:淮西鬧劇
這時候的南宋朝廷已經是方寸大亂,以趙鼎為首的諸多官員聽信了劉光世和張俊從前線快馬送來的謊報,向高宗皇帝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允許劉光世、張俊兩人把軍隊撤至大江以南;第二,火速調遣岳家軍東援淮西;第三,把高宗皇帝的“行在”撤回臨安府。
這時候,滿肚子狐疑的高宗皇帝把眼光放在了右僕射張俊的身上。
右僕射張浚大人不管有多大的毛病,至少還有一個好處,此人從來沒有被誰給嚇倒過。他馬上趕到前線,並很快就瞭解到大部分的真相。
哪裡有什麼女真騎兵,都是些西貝貨!
至於偽齊所對外宣稱的七十萬大軍,也肯定是虛假宣傳。原因很簡單,人數最多的劉麟的中路軍也不過是區區六萬人。
換而言之,偽齊這次三路大軍加起來也不過二十萬人,起碼比劉光世、張俊和韓世忠這三大軍區的兵力總和要少。
可惜的是,張浚還是欠缺了一點火候,沒能發現偽齊這二十萬士兵全是剛剛被強拉的壯丁。假如張浚能夠發現這一真相,遊戲就更好玩了。
無論如何,張浚還是給發了一份報告,上面說道:“……若諸將渡江,則無淮南,而長江之險與敵共。淮南之屯,正所以遮蔽大將,使賊得淮南,因糧就運,以為家計,江南豈可保乎?今淮西之寇,正當合兵掩擊。況士氣甚振,可保必勝。若一有退意。則大事去矣。又岳飛一動,則襄漢有警,復何所制。願朝廷勿專制於中,使諸將不敢觀望。”
張浚的意見有兩點:一是劉光世和張俊兩人的部隊不能退,要就地消滅敵人;二是岳飛不能動,一動就前功盡棄了。
高宗皇帝幾經思量,同意了張浚的部分建議,於是把前線的指揮權全部委託給了張浚。還另外給了張浚一道手諭:“有不用命,當依軍法從事!”
除此之外,高宗皇帝還安排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把自己最喜歡的將領………三衙軍統領楊沂中也都派上戰場,任由張浚調遣;第二件:用金牌把岳家軍給緊急召回來護駕。
為什麼高宗皇帝還是堅持要把岳家軍給抽調回來?
原因很簡單………………信任感。
說實在話,對於劉光世和張俊他們能否打贏這一仗,高宗皇帝和朝中的大臣們並不是很有把握。
假如出現什麼閃失。最保險的方法當然是把戰無不勝的岳飛留在身邊。
至於由此而引發的效果,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張浚收到高宗皇帝的手諭後,馬上把詔書抄寫了兩份,一份給張俊,另一份給劉光世。張浚還另外附上了一張手令,上面只有一句話:“若有一人渡江。即斬以殉!”
如果誰敢渡江回朝,就立即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