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那就是更讓他們難受的劉義真會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帝。劉義真就是當年丟掉長安的那一位,後來又因為誇誇其談,被劉裕認為不能擔當未來天子的重任。而且這個人建立私黨,拉攏有自己的一批人,根本不把這幫老臣們放在眼裡。也就是說如果劉義真當上皇帝,這幫老臣都將被打擊下臺。於是在廢掉劉義符之前,他們先一齊攻擊劉義真,以“潛懷異圖”、“訕主謗朝”的罪名將劉義真廢為庶人,送到新安郡監視居住。後又派人把他勒死。
除掉劉義真後,三個人透過太后發動兵變,廢掉劉義符,擁立劉裕的三子劉義隆為帝,劉義隆時年十七歲。劉義符被廢為營陽王,徙往吳郡,在路上又被徐羨之派人殺死,時年一十九歲。
徐羨之、傅亮和謝晦把這一切都幹完之後,突然後怕起來。廢帝、殺帝,這是歷代權臣才會做的事。劉義隆和他們並不怎麼親近,擁立劉義隆的事也並非是劉義隆的意願。如果劉義隆要計較起來,他們三個就是每個人長九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傅亮決定面對現實,劉義隆要算後賬,他也認了;徐羨之則心存僥倖,他問傅亮劉義隆可以和歷史上哪個皇帝相比。傅亮說可以和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炎的伯父)相比。徐羨之說,既然皇帝是個明君,那一定能理解我們的一番苦心。傅亮回答他說:“那也未必。”謝晦則請調為荊州刺史,並且暗中把所有自己用過的舊兵和部將都調到荊州,以防不測。
劉義隆上臺後處理朝政,批閱奏章,管理國家,每天都過得很忙,從來不提三位輔政大臣廢帝殺君的事,這讓徐羨之和謝晦漸漸放下了心。直到登基後的第三年,劉義隆突然利用自己的親信士兵在京中將傅亮和徐羨之除掉。在荊州的謝晦得到訊息,知道自己也不可免,遂舉兵造反。劉義隆早就把檀道濟召到建康為帥,並調集了兵力準備平叛。知道謝晦造反後,檀道濟從建康出兵,江州刺史王弘、彭城王義康、豫州刺史劉粹等人也先後出兵,一齊討伐謝晦。謝晦雖然善戰,但出師無名,軍心不定,再加上他的對手從各方面都要比他要強大得多。謝晦很快兵敗,被押至建康後殺死。謝晦一黨大多被誅。劉義隆加封檀道濟為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江州刺史,並提拔了一大批新進將領,很快朝中之人都成為劉義隆的親信。劉義隆從此算是真正掌握了宋國的大權。
北魏拓跋燾登基以後,柔然趁拓跋嗣去世,再次大舉南攻魏國。前文說過,柔然在豆代可汗的帶領下變得十分強大,與北魏經常發生大規模戰爭,爭奪北方霸權。公元410年5月,北魏和柔然曾進行了一次大戰,柔然戰敗,豆代可汗在敗退途中病死。他的弟弟藹豆蓋可汗繼位,但四年後被北燕所殺,社侖的堂弟大檀,即紇升蓋可汗繼位。大檀繼位後,繼續和北魏開戰,並放棄前嫌,實行聯合北燕和後秦的策略,使北魏十分被動。雙方多年戰爭,互有勝負。大檀這次率六萬騎兵先攻陷了北魏故都盛樂,再包圍雲中城,北魏的北方邊境一時吃緊。
拓跋燾早在十二歲時就在河套參加過抗擊柔然的戰爭,所以對柔然的戰術也頗為熟悉。他力排眾議,親自率三萬騎兵急赴雲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重重包圍趕來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所部。拓跋燾命令所有弓箭手集中射向柔然大將於陟斤。於陟斤被北魏軍射殺後,拓跋燾趁勢率軍大縱深地向前穿插突破,北魏將士氣勢大振,奮力突擊柔然軍。柔然軍頓時被攪得一片混亂,大敗而逃,一直逃到漠北才敢停下。北魏軍遂解平城之圍,並趁勢收復盛樂。
第二年,赫連勃勃病逝。因為長子赫連與父親赫連勃勃曾發生矛盾,赫連勃勃要廢掉太子,赫連先行兵變,但被其弟赫連昌所殺,所以次子赫連昌成為太子,繼承了帝位。拓跋燾決定趁機討伐胡夏,但一些將臣認為,如果柔然趁北魏西征,國內空虛時進攻北魏本土,那是很危險的。建議先進攻柔然,把柔然滅掉或趕到沙漠的北部才能保證安全。崔浩道:“胡夏的統治很殘暴,早就不得民心,赫連昌又是個愚蠢的人,胡夏國土也不大,此次進攻胡夏一定會迅速勝利。等柔然南攻時,我們早就已經班師回來了。”
拓跋燾遂派奚斤率五萬騎兵向南襲擊蒲阪,將軍周幾向西南襲擊陝城,河東太守薛謹為先鋒,拓跋燾親領大軍,向西進攻統萬城。恰好遇到天氣突然降溫,黃河結冰,拓跋燾臨時又做出決定,親率兩萬騎兵,迅速過河,以急行軍速度進兵到統萬城下。赫連昌沒想到拓跋燾來得這麼快,根本就沒有時間調集部隊,也沒有準備長期守城的儲備,只能把城中的軍隊集合起來倉促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