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週末,利用放假的那兩三個小時,去礦區撿飲料瓶;平時在宿舍把同學們不要的書籍拿去換錢。後來,發現這些同學們發現了都冷嘲熱諷的,對於他在集體生活不好,便託人去找一些實際的事——前提是不影響學習。
學校跟前有個退休工人,兒女常年在外,老人腿腳不便,買菜、上樓梯……有困難,學校一個老師見曉彬勤快、善良,便把他介紹了去。這時候剛值宿舍粉刷,學生要搬離宿舍一個月。老人要求曉彬在他家裡住,陪著他。曉彬住在這裡,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去菜市場,把老人一天要吃的菜買回來,給老人讀一段當天的報紙,打掃好房間衛生便去學校。中午回來又“垃圾”了及時清理;晚上睡覺前要給老人泡奶粉,提便壺,早上了倒掉。這樣,老人一個月給曉彬180塊,老師的工資在四百塊左右。
在某一個時間段,學校的老師都喜歡手抄的名著,由於曉彬的字寫得漂亮。因此無論寒暑假,都有老師找他抄。放假時,老師給他紙,一本書給五十塊錢……曉彬幾個暑假抄了《四世同堂》、《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共四、五本,蘭子也跟著她抄了三四本。
彈指一揮間,三年的高中生涯結束了,面對於人生的答卷是否能畫上圓滿的句號?是打著懸念的問好?是半途而廢的逗號?還是笑了一半的歎號。曉彬沒有思索,考場內,只見他的心、腦,同筆共舞,筆尖悅動的瞬間,人生答卷就已經寫現。
他成功了!
就在曉彬上大學的前一天,親朋好友都聚集在這個僅有十多平方的屋子裡,為這個農家的學子歡呼,為這個走出農門的大學生喝彩……村領導送來了一千塊錢,村上一“暴發戶”苦於自己家中與書香無緣,便也給了八百塊錢,其他的村上來賀喜的,親朋好友,多多少少三十、五十的表示祝賀!在這個村上出過好些大學生,且比曉彬優秀的也有。然而,他的大學充滿了艱辛,佈滿了荊棘,更是流露著父母的辛酸淚。他的開局開啟了農村人埋藏了幾輩子的世俗觀念。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祝賀的人們笑了;然而,仁厚兩口子哭了!這淚水很複雜。
生活就是這樣,它往往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仁厚經濟不寬裕,可是孩子的成長就是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