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著旁邊的工人。
林濤:“好的”,他不得不做因為他不想淪為乞丐或者變成餓死鬼,人活著就是要體面地活著,要證明給自己看,其實我也是能養活這張臭皮囊的。
胖子:“至於工資,每個月一千八,由於你丫是新手,等你丫幹熟了,再考慮加工資”
林濤沒想到,第一個月就有一千八,他非常吃驚,因為他從來沒想過這麼高的奢求。但是這一千八是要用鮮血和汗水流成的,在工地上工作,如果運氣不好,從半空掉下一根鋼筋就能把你砸到馬克思那裡報到。最後林濤和胖子達成口頭協議,裡面有萬一出事了自己負責,林濤也沒管那麼多了,有工作就上,始終是剛出社會的人,社會經驗根本就半竅不通。
林濤幹活的第一天,一直跟在那個皺紋滿臉的工人身邊,這位上了年紀的工人來自四川的一個小鄉鎮,他叫張大遷,剛開始林濤以為他是著名的張大千,他可是名人啊,詩書畫都行,怎麼今天搞成這個德性了,之後才知道是遷移的遷,林濤叫他張大叔,林濤來自貴州,貴州話和四川話是相通的,所以兩人的語言都能相互聽懂,這樣更顯得兩人的親密。
張大叔已經來上海有五年了,一直在工地上幹苦力,由於沒文化只有幹苦力的命,他已經四十七,但是顯得比六十歲的人都要老,真是生活催人老啊,張大叔是林濤在上海遇到的第一個朋友也是前輩。第一天下班後,林濤的身子好像散了架似的,不怎麼受自己的控制,一躺在工地的床上,就徹底交給了床。做了一個星期後,終於慢慢習慣了,每天他都要流出差不多100ml的汗水。
在晚上停工時林濤會不經意間唱起《流浪歌》,他唱著:離家的孩子出門在外邊·····。其他的工人聽了也掩飾不住自己的悲傷,由於林濤的嗓子還可以,所以工人們每天都叫他唱幾首歌,特別是情歌,工人們喜歡聽林濤唱《人在世上飄》,《回家真好》《浪子的心情》,《常回家看看》以及《上海灘》等等能激起工人們心緒的歌,在工地上很難看到女人,工人們把心寄託在歌聲裡,林濤的記性很好,在初中時,老師會教很多的歌,他都記憶猶新,現到在它們終於發揮了作用,這些歌能幫工人們解悶消愁,所以林濤不久後就受到大家的歡迎,在幹活時,年紀大的工人們都鑽挑輕的活給他幹,林濤的年紀在工人中是最小的,當時未滿十八歲,卻承擔著成人的負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林濤會想到以前和青松們一起歡快的時光,可是那已經是一去不回頭的事情了,只留下美好的回憶了,這些痕跡在他心裡刻得很深。一旦林濤悲傷和疲憊時他就會用那些曾經的畫面撫平自己心中的不快。
時間在一天天流逝,樹在一天天長大,人在一天天成熟起來。
經過一個月的生活磨練後,林濤變得更加堅韌,他一直記著孟子的那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林濤差不多都經歷過這句話中的全部了。
這天發工資,大家都很高興,打工者最高興的一天就是發工資這天了,因為那天有錢用了,當然是廢話,不過也是良心話。林濤第一次就掙了一千五,另外三百被扣為伙食費,也許有的人覺得一千八太好掙了,可是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人來說這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林濤拿到到工資後,寄了一千回家給母親,留下五百自己用,他掙到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信紙,信封,筆和寄錢,在他的心中親情友情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他寄了兩封信,一封寄到以前的學校,一封寄給母親。青松收到的那封就是其中之一,紙上雖然只有三千多字,卻表露出他深切的感情。
第四十四章 葉夢蹤跡寄遠人
更新時間2011…7…27 13:53:48 字數:5159
青松和高畫質把那封信讀完後,眼角冒出點點淚花,既使是鐵錚錚的男兒也會悲痛,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隻是未到傷心時而已。朋友間須患難相濟,不管你們是不是天各一方,那樣才能說上是真正的友誼,你有傷心事他也哭泣,你睡不著,他也難以安息,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難,他都會心甘情願和你分擔,明白這些,你就能知道真正的朋友是用心交流的。
青松把林濤的信給曉風,素顏,胡蝶看後,他們的心情也很不是滋味,大家決定每人寫一封信回覆林濤,以表示自己的關切之情,青松由於感觸良多,在晚上寫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寫了三千多字,他寫的是一封描繪人生中一個間斷的信,青松還加了一個標題叫《夜夢蹤跡》
信的主要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