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龍不知從何處出現在老和尚身旁。
對著司徒太極說道:“兄弟,這個老和尚沒氣了,怎麼辦?”
司徒太極走過來,看了看老和尚,伸手摸了摸脈搏,確實斷氣,頗為無奈。
這回不好解釋了,目前可以證明自身清白的,只有那個小和尚啦。
慕龍也明白目前的處境,對著司徒太極說道。
“兄弟,你先下山,此地不宜久留,恐怕吐蕃太子不會讓小和尚出來指證他的人。”
司徒太極也想到了這一點。
無奈的點點頭,隨即閃身離開。
司徒太極下山了,但是慕龍沒有,潛伏回去,隱藏在暗處。
待小和尚與方丈眾人趕來的時候,混入人群。
方丈上前檢視老和尚的情況,發現已經死了。
正待詢問小和尚事情經過之時。
吐蕃國的太子說道:“方丈大師,我這四個護衛,怎麼會死在這裡?”
這句話一出,打亂了老方丈的問話。
此時小和尚說道:“剛才這四個人正要闖進去,我師父與我極力阻止,奈何其中一人給了師父一拳,打在心口,接著師父就吐血而倒地不起。”
“胡說,既然小和尚說我四個護衛要進入藏經閣,並且打傷了你的師傅,那為何現在卻死在這裡啊?”吐蕃皇子搶先說道。
“正待四人準備繼續對小僧出手之時,來了一位年輕的施主,出手與四人打鬥起來,小僧見狀,趕緊跑去請方丈大師,後面的事情,小僧就不知道了。”小和尚補充回答道。
“阿彌陀佛。慧明,那年輕施主你可曾見過?”方丈問道。
小和尚想了想,說:“回方丈,未曾見過,那位施主是凌空落下的,看起來武功非常了得。與四人纏鬥起來,內勁四射,小僧無力靠前協助,所以……”
吐蕃國師向前一步,說道:“出家人不打妄語,小和尚,請問你如何可以證明我吐蕃國的護衛意圖進入藏經閣?又如何證實你的師傅是被他們打傷打死的?”
“對啊,我的護衛都是用刀的,小和尚,你的師傅是受了嚴重的內傷而死的,可不刀傷,你可看清楚了在說。”吐蕃太子忙說了一句。
小和尚是急的直跺腳,但是卻無法證明自己說的話,臉色漲得通紅。
方丈出來打圓場說道:“既然如此,只能派人找出那位年輕的施主了。”
“戒律堂首座何在?”
一個四方臉的大和尚走了出來,對著方丈說道:“阿彌陀佛,戒律堂靜慧聽從方丈調遣。”
“你且組織人員,檢視藏經閣是否有異樣,同時派遣十八銅人立即下山攔截所有此時離開之人,切記不可莽撞傷人。”
方丈吩咐了下去,帶著眾人離開了。
……
司徒太極走在下山的道路上。
並不知道此刻少林寺已經亂作一團。
並不是因為他殺了幾個人。
而是少林寺易筋經被盜。
關鍵是據目擊證人小和尚講述。
此期間除了死掉的四人外,只有一位年輕的施主出現在藏經閣門口。
而吐蕃國師一行隊伍,當時除了這四個已死之人,其餘人等都在前殿大堂。
其餘圍觀眾人,也都有人證實,未離開過前殿大堂。
就連慕龍,也有人給他作證,證明此人未曾離開過。
當司徒太極快要到山腳的時候,突然後面竄出一個和尚,攔住了去路。
這個和尚與普通少林的和尚有較大區別。
此人身體為古銅色,穿著黃色的沙彌和尚袍。
頭頂並沒有結疤。
年紀大約三十歲左右。
“施主請留步,請隨貧僧返回少林寺可好?”
第二十九章 易筋經
因為不知道具體是從哪條路下山的。
少林寺十八銅人則是分散下山追趕。
或許十八銅人每個人的脾氣都不同,可能司徒太極比較倒黴吧。
碰到這個脾氣暴躁的傢伙。
“敢問大師有何賜教?”
司徒太極詢問了一句。
“敢問施主可是剛從少林寺下山的吧。請與貧僧返回寺內,解釋清楚為好。”
銅人語氣較為嚴厲的說道。
司徒太極不想回去,知道不好解釋,便說道:
“不知所謂何事?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