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笙為調查《希聲譜》而來,那一切便說的通了。
對方救了自己,事後又上門點明,肯定是有事,聯想到風聞顧大樂師遇難順金山,這事怕還不會小了,就不知道自己一家子草民,有什麼能幫上對方的?
王十三連連擺手:“袁大家您誤會了。顧姑娘是敬賢愛書之人,是以每到一處,看到有真才實學值得尊重的長者,就忍不住伸手相幫。她畢生的理想就是在開州建一所樂師學堂,教人音律,把《希聲譜》發揚光大。袁大家若是有此心意,等天下安定之後,能把朗月齋搬去開州,我等便感激不盡了。”
袁陽暗自鬆了口氣,大梁如今這麼亂,誰不盼著天下安定?若是李承運能一統十二州開國稱帝,他自是巴不得給朝廷賣個好,到時候子子孫孫都受益。
“此事大可放心。你們兩個聽著,到時候哪怕我不在了,你們也要完成這個約定。”
袁氏兄弟齊齊應是。
王十三笑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袁大家當然會長命百歲。對了,記得上次我走的時候,朗月齋還在整理,很多書沒有登記,現在可忙完了?”
這就是拉家常了。
說到朗月齋,袁家父子都非常自豪,袁文敏道:“冬月裡便整理出來了,恩公若是無事,不如住上幾天,瞧瞧有沒有中意的書。”
他還記得對方很喜歡看書,尤其是風水方面的。
王十三欣然點頭,笑道:“求之不得,方才一直沒敢開口。”
說話間就到了中午,袁家父子設宴款待王十三。
王十三雖說肚子裡墨水不多,卻把草莽氣都收斂起來,表現出了對讀書人極大的尊重,席上賓主盡歡,氣氛很是不錯。
待等酒足飯飽,王十三稍稍一提,袁文敏便帶著他去了朗月齋。
因為過年,朗月齋收拾得煥然一新,上下兩層,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只進門桌上放著筆墨紙硯。旁邊放了幾本書,其中夾了書籤,顯是有人正在查東西。
剛過午。書齋裡沒有人,袁文敏過去拿起一頁紙來,看了兩眼笑道:“這都是成業在忙活,過年了也不休息。”
王十三也湊過去看,就見桌子上每一本書都與前朝有關。
大周的歷史、官制、人物傳記、習俗……
這個連成業是袁文敏姑母夫家的子侄,不知怎的,竟會對大周朝這般感興趣。看他摘抄整理這些顯非一日,落在紙上密密麻麻厚厚一疊。
王十三相信這還只是他遺落在這裡的一小部分。
“這個連成業,對大周朝這麼感興趣?”
袁文敏訕訕一笑:“他想一出是一出。又愛鑽牛角尖。”
王十三把那摞紙放下,舉目看了看四周的書架。
袁文敏將登記的冊子抱過來,請他挑書,王十三擺了擺手。由桌上拿起一本連成業做了記號的《大周官制考》。坐了下來:“二公子你不用忙,我正好對這個也感興趣。”
袁文敏沒有多想,叫來老管事袁墨伺候,他在旁相陪。
王十三心不在焉將那本書從頭翻了翻,事情與他猜測的差不多,這袁家果然大有問題。
問題不是出在袁氏父子,而是朗月齋。
當日袁大家生病,脖子上突然長出個肉瘤。其實那不是普通的病。
王十三特意請燕白幫著看過,說是肉瘤裡藏著一種名為“金聖蠹”的蟲子。那蟲子在袁陽脖頸上安家落戶,汲取身體的養份,越長越大,故而那肉瘤也漸漸由米粒變成了拳頭大小。
袁陽是個忠厚長者,一輩子與人為善,會中這樣的招著實蹊蹺。
加上他這一病時機甚巧,跟著朗月齋疏於管理,就發生了《希聲譜》被盜賣的事,引得譚五先生、文笙以及鍾天政這些對《希聲譜》感興趣的人齊聚關中。
若說這還不算,他們第二次上門治好了袁陽的病,跟著冒充神醫的董濤就被抓上了白雲塢,就可見袁家一直在白雲塢的視線之內。
翻著這本《大周官制考》,王十三腦袋裡隱約有了個答案,大周朝畢竟距離現在太久了,有好幾百年,白雲塢主自稱是幽帝后人,想要復辟,光靠武力可不行。
周朝的史書是大梁的臣子寫的,已被嚴重扭曲醜化,必要有人去重新編撰,想辦法粉飾充實,大周朝留下的玉璽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這個人看來便是連成業。
王十三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是殺了朱子良,引起白雲塢主的重視,跟著便到袁家來,相當於送貨上門,看你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