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尼泊爾口雖然尼泊爾王國也在中尼邊境上佈置了一些邊防兵,可是,以區區一個尼泊爾王國的實力,也就是馬馬虎虎對付一下西藏的土司和活佛,又哪裡能擋得住狗急跳牆的準葛爾軍隊?而且,領軍的還是準葛爾將領中的頭號大將敦多。雖然敦多被於中耍陰招打得不輕,可對付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尼泊爾人還不成什麼問題。而且,由於敦多也察覺到了於中想逼他出境的意圖,所以,在真正動手之前,也做出了相應了安排。潛入、突襲的手段相結合,敦多的巧妙指揮,使得準葛爾殘軍在沒有多大損耗的情況下就將尼泊爾的邊軍給滅了個差不離。接著,敦多又率部急行軍,在尼泊爾人反應過來之前,攻入了其首都陽布。不過,敦多並沒有讓自己的軍隊在陽布多呆。他可是見識過於中的火炮的威力的,知道陽布的城牆根本就擋不住於中的進攻,而且,他還是侵略者,如果他據城而守,背後說不定就會捱上尼泊爾人的一槍。所以,在一番搶掠之後,他就放了一把火,把這個尼泊爾的首都給燒了個乾淨。誓不給於中留下一點兒渣滓。而在放火燒城之前,尼泊爾王室因為誓死反抗,也早已經連同王宮一起被他順手扔進了歷史的長河。於是,尼泊爾王國基本上算是滅亡了。
之後,敦多接著向南前進。先是攻下了尼泊爾的南部重鎮比爾根傑,同樣的燒殺搶掠一番之後。又轉而進入了印度境內。這時候,他的對手就變了,那是與他幾乎同祖同宗的莫臥兒王朝的軍隊。
“印度人沒有歷史。”這是馬克思說過地一句話。印度是文明古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可是,印度歷史卻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記載的可信的歷史,它的歷史是同神話攪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歷史上屢遭外族入侵,它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為外族征服的歷史;第三。印度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內處於四分五裂狀態。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印度幾乎沒有準確地歷史記錄,許多東西都不可信。不過,印度歷史上有三個最著名的強盛統一的王朝卻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兒王朝。
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不必管它,那已經是過去式。不過,莫臥兒王朝卻是此時印度大陸名義上的統治者。而且,這個王朝還是由蒙古人建立的。
本來,蒙古人的強大是無可置疑的。莫臥兒王朝也有過它的輝煌,也曾經出現過幾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把各種矛盾向來都十分尖銳地印度統治的也還算和諧。可是,敦多到達的時候,強大地莫臥兒帝國卻早已經消失了。
現任地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1658…1707年)生性拘謹。對伊斯蘭教極為虔誠。因為他雅行偏狹的宗教政策。毀壞印度教神廟來改建清真寺,致使各地怨聲載道,戰亂不斷。各地獨立勢力增強,帝國的實力已經大大地衰落。而且,奧朗則布已經在位多年,年老體弱,對帝國的統治力自然是更加不如往常。
雖然奧朗則布聽說一支軍隊襲擊了自己的國家,並且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之後,立即就派出了大軍前來進剿。可是,這支一萬人的軍隊還沒有找到來犯者。就被敦多的一次突然襲擊,將其徹底擊潰。一萬多人,只剩下不到兩千能活著逃回去。
之後,敦多更是四處撒歡兒。富饒的印度北部,成了他和他的三千殘兵手下最為溫馴地獵物,最為美味的大餐。
而等到於中好不容易平定下尼泊爾的亂局,用威逼利誘,大棒加葫蘿蔔的方式跟尼泊爾的幾個實力派諸候訂立了一系列的條約,使得尼泊爾實際上又分裂成了幾個更加弱小的勢力,終於又重新又追上來之後,敦多已經湊齊了一萬人馬在等著他了。
除了本部的兩千多將近三千人之外,另外的七千多人,全都是敦多硬拉來的“炮灰”。這些人,都是敦多準備用來消耗於中的彈藥的。
身為一名常年征戰沙場的將領,敦多對火器的優劣之處自然是十分清楚。而且,他尤其明白火器對後勤的依賴。沒有了彈藥,那些犀利的武器就連一把匕首都比不上,更遑論準葛爾人銳利的彎刀了。所以,他要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將於中的彈藥給耗個一乾二淨,然後???一次又一次讓他蒙受恥辱的人一個絕對殘忍的報復。而於中已正是看到了這一切,才會說出上面的話。
“我看他們也不過爾爾!”
聽到於中對敦多的“讚賞”,隨眾將一起站在於中身邊的鄂倫岱不屑地撇了撇嘴。
“別瞧不起人嘛。我們要正視別人的能力和成績!不要嫉妒!”於中並沒有生氣,反而笑呵呵地開起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