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1部分

“雜家雖然跟鎮國公沒有見過幾次面,但已經與鎮國公打了幾年的交道,鎮國公在交趾海外貿易的稅收上從來都不會作梗,進而中飽私囊,這一點雜家甚為欽佩。”緊接著,楊慶也有條不紊地表明瞭立場,可以看得出來他與王瑾一樣,也對李雲天有著不少好感。

“三位大人,鎮國公在文淵閣所批藍的奏章都由雜家整理,雜家也與鎮國公打了不少交道,從那些批藍上雜家可以看出鎮國公是一個心懷寬廣、才華卓絕、處事穩妥的幹練之才,所批藍之奏章無論事務大小皆妥善處之,使得朝廷和百姓受益匪淺。”

範弘抬頭望了金英、王瑾和楊慶一眼,然後頗為感慨地說道,“雜家認為,當今朝堂之上能成為肱骨之臣的無人能出文武雙全的鎮國公之右!”

“雜家與三位一樣,也覺得鎮國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才,虛懷若谷,德才兼備,為朝廷的事務任勞任怨、兢兢業業。”

聽了王瑾、楊慶和範弘的那番言語後,金英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隨後神情嚴肅地望著三人,一字一句地說道,“雜家覺得,鎮國公是朝中輔佐太子的不二人選!”

“總管大人,我等也是這個意思。”聽聞此言,王瑾、楊慶和範弘不由得對視了一眼,然後一躬身,齊聲向金英說道。

“諸位,雜家並不是要干涉朝政,而是在替皇上和太子著想。”

金英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隨後鄭重其事地解釋道,“皇上之所以要提升咱們內廷的權力,是為了與朝中那些驕橫傲慢的文武大員相抗衡,如今太子年幼而皇上龍體抱恙,一旦皇上大行還不知道那些朝臣如何在朝堂上進逼太子,鎮國公是太子的老師,對大明忠心耿耿,有他站在太子身後的話就無人膽敢對皇上失禮!”

王瑾三人聞言紛紛頷首,對金英之言無比贊同,當年宣德帝要不是被朝中的那些倚老賣老的文武大員給逼急了,也不會想到用司禮監來與之對抗,不過如此一來也造就了內廷的崛起。

“總管大人,這方良究竟是何來路,為何要對鎮國公下如此狠手?”沉吟了一下後,範弘有些頗為不解地問道,王瑾和楊慶也好奇地望了過來,這個問題三人剛才商議了良久也沒有一個結果,不清楚方良與京城哪方勢力暗中勾結。

別看李雲天在京城各方勢力之間左右逢源,好像與各方的關係都處理得不錯,可畢竟官場上爾虞我詐,雙方間的那些客套和交往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一旦涉及到利益之爭難道不會暗中向李雲天下黑手。

方良不過一個小小的庶吉士,如果背後沒人支援的話豈敢得罪李雲天這種風頭正勁的當朝權貴?

不得不說,方良向李雲天下手的時機非常好,選在了宣德帝病情惡化的時期,而且打了一個令宣德帝不寒而慄的比喻,將李雲天比為了百姓心中的千古賢臣諸葛亮,可對帝王來說擁有像諸葛亮這種事必躬親的權臣無疑是一大災難。

因此,宣德帝為了不令太子成為蜀後主故而毅然要除掉李雲天,畢竟大明的江山才是最為重要的,而李雲天在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中的地位令宣德帝頗為不安。

“雜家現在也沒看清楚方良的底細,不過此人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我等以後不得不防。”金英也沒看出方良究竟是何背景,聞言皺著眉頭說道,由於他就在宣德帝身旁伺候,故而對方良的陰險狠毒是深有體會。

“總管大人,方良現在還不可慮,當務之急是如何讓鎮國公避過這一劫。”

王瑾見金英對方良的評價如此不堪,沉吟了一下後皺著眉頭說道,畢竟明天內廷就要把偽造的相關記錄事宜提交到京畿都督府大堂,如果不能提前想出應對之策的話那麼李雲天就將揹負私藏火繩槍、結黨營私和意圖謀反的罪名,屆時沒人能救得了他。

聽聞此言,楊慶和範弘不由得看向了金英,在現場的四人中金英由於是跟在宣德帝身邊服侍的貼身近侍,故而最清楚宣德帝的心思。

“解鈴還須繫鈴人,皇上之所以會對鎮國公產生猜忌是擔心鎮國公會成為欺凌幼主的權臣,故而要想讓皇上回心轉意的話還是要從太子入手。”金英早有準備,望了一眼王瑾三人後神情嚴肅地說道,“咱們要讓知道,鎮國公不是西蜀的諸葛亮,而是西周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

因姬旦的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而被稱維周公,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