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期開始,到閃世紀末力世紀初,已開始實行以官方屯墾為主的全面墾荒政策,但尚缺少統一的辦法,弊端叢生。
李秉衡組閣後,作為試探張寒的態度,他致電對方,希望能夠得到對方在鼓墾荒政策上的指教。這才有了現行的《國有荒地承墾條例》,這倒的確是張幕的功勞。
張寥對開墾荒地之事向來非常重視,早在清末時他自己就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從事於鹽鹼地的開墾事業。
這次出任農商總長後,他力圖把開墾荒地的事業推向全國。竭力主張開放國有荒地供人民開墾,熱情支援地方政府的飛荒事業。他指出:“竊惟國家富力之消長。恆以物產之衰旺為樞機。居今日而欲救貧,道莫要於墾荒,而尤以先行整理官荒,為入手時一定不移之辦法。吾國幅員遼闊,國有荒地甚多如克逐加清理,一律招人領墾,則非特地無曠土,目前可消納遊民,而將來飛熟升科,並足增國家收入。”
跟李秉衡一樣。他也尤其重視東北和西北邊疆地區的墾荒事業,認為開墾邊荒,除了具有開墾一般荒地所具有的意義外,還具有移民實邊,保衛國土的特殊意義。
“開墾荒地,以黑龍江為首,黑龍江最北大省,幅員遼闊,沙俄與日本殖民野心越來越大,在邊境盜墾情況嚴重,反而中國人在邊疆地區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只怕俄人日人盤踞當地,趁虛而入,邊境糾紛尤為嚴重。”
不等李秉衡說話,又話題一轉,說到內蒙古的時局,雖然內蒙古在東北國防軍武力威脅下,不敢公然大規模反叛,但是離心甚重,時有不軌之舉。
對於開墾蒙古荒地,他還是頗有心得:“藉著墾荒,儘量廢除前清理藩院在內蒙古施行的劣政。如此蒙人歡欣鼓舞,聯絡民族感情。讓蒙人不為外人所利用。邊內外貧苦人民從墾荒中獲得收益,生活有了著落,也是善政。另外。地闢民聚則邊自實,中央也可少操心。同時,我政府助其經營,使蒙人知感,足以收共和統一之真際表示以對外,大好。”
目前開墾荒地主要分為國有荒地與邊疆荒地。
國有荒地種類為:江海山林新漲及舊廢無主未經開墾的土地,包括江河湖海塗灘地、草地或樹林的。以及滷斥地、砂矽地等。邊荒範圍為:直隸邊牆外,奉天東北邊界,吉林邊界,黑龍江、山西邊牆外,陝西邊牆外,甘肅邊牆外,新疆、廣西、川滇邊界。這些荒地的種類和範圍顯然是那些尚無利用和人煙稀少地區的荒地,開墾這些荒地,不僅將變廢地為良地,增加耕的面積。而且將帶動人口稠密地區的人民向人口稀少地區遷徙,既可收移民實邊之效,又可使人口區域分佈趨向合理化
要想徹底利用土地,必須形成官墾、商墾和私墾並起的局面。如在東北地區大量放墾國有荒地,並採取鼓勵措施吸引關內人民前來墾荒。在西北地區,鼓勵開墾皇家圍場和荒地,民墾力量不夠那麼就開辦官墾。在東南沿海地區。鼓勵商團與民間進行灘塗開墾,利用土地。
民國成立至今,全國已經有乃6家農墾公司相繼成立,這些農墾公司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來用了資本主義大農業的經營方式,對中國農業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商品化和多種經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
同時大量的南華特色農業經營方式得到了推廣。或由公司統一僱工生產;或將土的分劃租與包工頭組織生產;或將土地租給佃農耕作;或將墾熟的土地出售。
它們的生產目的主要是為了出售產品,牟取盈利,其經營種類包括植棉、蠶桑、樹藝、茶葉、牧畜、糧食、養蜂等。它們的生產技術比較先進,或採用良種;或施用化肥;或購置耕作機械。它們還把自己所培育的優良品種。所採用的生產技術,向社會推廣。並以其種植經濟作物所取得的效益影響附近地區的農民從事農業的多種經營。
南華的化肥、農藥、農業機械工業這幾年一直處於馬不停蹄的擴張之中,這幾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如此一來,造成的缺口必然會繼續增大。
這時李秉衡已經在考慮鼓勵中國興辦自己的化肥、農藥以及農業機械工業,尤其是合成氨工業。
當然合成氨工業仍然是國有企業,不過南華已經在之前推行了股權激勵制度以及公司股份制,明確了產權,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與運營都有了相關的法案。
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耍將打造鋼鐵工業、煤化工工業、紡織工業、製糖工業、機械製造工業、電力工業,以這些產業為重頭。
主要還是側重於重工業,目前的中國能源、原材料和機械工業長期落後,以致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