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6部分

畢竟與原本的世界相差太大了,就連李秉衡也變得無法再掌握時代發展的脈搏。

雖然同盟國還沒有顯露出敗亡的跡象,但是李秉衡卻很清楚的知道。只要德國內部看不到希望,逐漸的走向頹勢,那麼病來如山倒,必定是接踵而來的危機徹底淹沒整個德國。

要不是德國這幾年始終壓著協約國打,在各條戰線上都佔據了主動。又沒有徹底斷絕外部貿易,國內矛盾也並不十分激烈,恐怕早就出現了內部的分裂。除了社會具主黨等革命黨派,最有可能顛覆德皇威廉二世的統治,使得德國退出戰爭的,便是以保羅?馮7興登堡為首的最高軍事指揮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興登堡被任命為東方戰線第八軍的司令官,第一年擊敗俄羅斯軍隊為他帶來了許多榮譽,他被晉升為元帥。

他的這次勝利後來成為他的名聲和傳說的基礎,舊沾年8月刀日他繼馮?法爾根漢為陸軍最高指揮官。

副參謀長魯登道夫與興登堡的所謂第三最高陸軍指揮,其實是軍事與工業之獨裁,將德皇威廉二世排出於統治階層之外。他們操控內政。甚至能夠迫使高階官員辭職小包括撤換總理,以及對國家的新官任命有否決權。

只是因為顧忌德皇威廉二世對中國與南華的影響力,並且德國也有許多的地方仰仗東方兩強,所以德國出現了德皇威廉二世與第三最高指揮所分享權利的局面。

興登堡很清楚,一旦德皇威廉二世被徹底的錄奪權力,那麼,中國與南華將會斷絕與德國的往來,德國將會徹底的失去外援。

加上軍事獨裁巨頭與德皇威廉二世都有共同的敵人,社會民主黨為首的眾多民主黨派,尤其是社會民主黨左派社會主義革命者。

德國的內部正在逐漸的走向分裂。這點掌權者們都很清楚。

戰爭的開始,在最初的確消除了德國社會的分化。天主教徒、猶太人、信義宗教徒、社會主義者、右翼勢力與自由主義分子都因戰爭而團結。

不過,隨著戰爭的變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現。天主教徒、社民黨人與猶太人對戰爭之熱情減退。令其對國家的忠誠受到質疑。藉助戰爭發財的人士與參加罷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評。

弗里德里希7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就因為替交戰雙方提供軍備,而遭到別人的譴責。個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業牽引著。德國政府設立最高價格管制以干預經濟,而商人則以轉移生產日標作回應,造成物資短缺。以上情況令社會緊張,經濟秩序受到破壞。在舊口年,單單在德國就有五百次罷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後來亞歐大陸橋(或者說亞歐戰時運輸通道)的開闢,才使得德國國內的矛盾有所緩和,興登堡很清楚。如果沒有從東方來的糧食,只怕德國早就會淹沒在革命的風暴之中。

社會不安,往往是經濟因素居多,而非人民是否愛國的冉題,雖然德國的生產力在東方通道沒有開闢以及巴統巴庫通道沒有打通時。生產力曾大幅度的下降。但其實當時德國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最高峰。無法再增加產量。

也就是說,德國根本無能力與英國、法國和美國揮消耗戰而取勝。

這讓李秉衡很頭痛,他希望德國能夠堅持到吧年,但是眼下看來。能不能堅持到今年年底還是個問題。

德國的確是歐陸大國,但是它的工業產量與人口完全比不上整個協約國集團。雖然它打敗了俄國。在西線取得了輝煌的俄勝利,可是美國的參戰,已註定德國後來的失敗,其國力遠勝德國。

在美國參戰一年多之後,德國還能夠絲毫不落下風,已經是難能可貴。

可以預見,今年的戰爭將更加的艱難,德國能不能挺住,這也成為了一個謎團。

李秉衡並不十分的瞭解德國目前的國內狀況,不過,有一個人非常瞭解,他在德國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參與到了與德國的最高秘密合作計劃。

他就是孫科,而現在他正坐在孫中山的府邸,愉快的喝著茶,等待李秉衡的到來。

這次他回幕豐分隱秘,並沒有驚動任何人,因為李秉衡要求他儘快回國述職,並且詳細的介紹德國國內的情形,並且分析中國下一步的選擇。

可以說,中國與南華未來的國運目前都寄託在了世界大戰之上,雖然哪個軍事集團戰勝,哪怕被踩在的上。都與他們無關,但是,同盟國能夠多堅持一年,對於兩國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

孫中山親自在地震災區指揮賑災。並沒有在南京,這讓孫科有些傷感。這次他在國內呆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