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垢的稱號從“皇帝”被降為“李王”仍健在的父親高宗李熙則從“太皇帝”降為“李太王”他們家族每年從日本那裡支取一筆生活費用,表面上繼續維持帝王生活,但沒有任何權力,活動範圍也被限制。
李秉衡並不打算讓朝鮮李氏王族重新拿回權力,國防軍目前正在與日軍血戰,沒有道理讓李氏出來撿現成便宜的道理。
徐錫麟也很贊同這一點,大中華體系將隨著中國與南華的日益強大而顯示出超越歷史的一面,過去的藩屬。為何不能成為中央統治下的省份?
中國國內也有許多人反對在幕鮮設省,認為這有損中華母邦形象,過去大隋盛極一時,屢次攻打高麗,最終因濫施兵戈而亡國。大唐盛世,也是對朝鮮半島加有刀兵,此後蒙元與滿清也是如此。
現在中華一掃額勢,完成了漢唐盛世所沒有能夠實現的偉業,將直接統治的地域往北往西拓了一大片,眼下卻又要對過去的藩屬國下手,吞併其土,未免走了當年的老路。
“簡直就是狗屁不通,面子能值幾個錢?剛剛有些起色,便又做起了天朝上國的美夢,已經有不少人在冒酸腐之氣,說是要修仁德。讓西方列強看到我國逐漸興盛之後。仍然不計前嫌,成為以德報怨的典範。”
徐錫麟啞然而笑,中國人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這種酸腐之人,死抱著儒學中的糟粕,美其名曰找一條適應時代的新儒學之道,卻沒想到根本就是在大幅度退步。
兩個性格相似,當然說話投機。
這次兩人藉著商議建立大中華聯邦,實際上是在威脅英法,向它們施加壓力。
事實上,兩人商討的,卻是接下來中國與南華的戰略部署。
建立大中華聯邦,為時尚早,而眼下中國光復朝鮮有望,完成了前期目標,不準備對日本本土動手的中國,下一步應該走向何方,當然要好好商議。
過去的戰略部署,因為時局發展而有些不太適應,當然要作出更改了。剛…剛口陽…8。0…漁書凹不橙的體蛤!C!~!
..
第522節南高加索
江段時間。WWw。南華直在向新加坡總督府施壓。提出檳榔標,八南華的要求,大有不惜一戰之勢。
如果是中日剛剛開戰時,英國當然會斷然拒絕,並且南華加入戰爭也在所不惜。
可是,現在中國收復了旅大與臺灣。在琉球建立了直接統治,在朝鮮登陸,並且進展順利,朝鮮日軍時日無多。
正在發動波斯灣沿海戰役的英國。當然不願意這個時候讓亞洲的局勢惡化。
如果南華參戰,中國很有可能攻擊香港,甚至南下越南,公開吞併上緬甸,並且向下緬甸與印度進軍,而南華,則進攻新加坡與馬來亞,並且將戰火燒至澳大利亞與紐西蘭。
英國不但保不住日本,而且引火燒身,影響到歐洲戰局。
騰出手來的中國插手美索不達米亞。公開幫助同盟**隊,粉碎協約國在南線開啟局面的戰略部署。這是最壞的結果,但是卻不能不提前有所準備。
中國國防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讓人驚歎,而沒有俄羅斯與日本兩大近鄰制約的中國,也是相當可怕的。
英國這次感覺到,之前固執的向中國宣戰,是個多麼錯誤的決定。
由於兩國的交戰態勢,使得英國吃力不討好,無法從中國得到糧食等必需物資,而且,中國與南華的造船業都無法為協約國所冉。
同盟國用主力戰艦來破交,是多麼奢侈的舉動,但是卻收到了奇效。
加上潛艇的神出鬼沒,協約國仍然要面對海上通道的威脅,被擊沉的商船噸位數,依然是協約國的心頭之痛。
由於英國作出了死守香港的決定。分艦隊已經在香港幫助防守,此時南華提出檳榔嶼問題,讓新加坡總督府感到了陰雲密佈,壓力重重。
旅順要塞由於沒有海上力量的協防。導致防禦力大幅削弱,英國當然不願意重蹈覆轍,可是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都需要分艦隊,無法一分為二。
這個節骨眼上,似乎只有向對方低頭,才是最好的辦法。
由於中國國防軍屯重兵於深圳,香港又成為了死港臭港,大部分的外國人都已經逃難到了新加坡,這使得新加坡方面感到兩難。
可是,如果向南華妥協,是否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呢?
誰都知道,南華一直想一統新加坡與馬來亞,徹底掌控馬六甲海峽。妥協便是犯罪,如果對方提出更加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