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了對付日益增長的潛艇威脅,在英國還出現了一種偽裝商船,也就是平時隱蔽武裝國籍,一旦潛艇上浮來襲,便依照國際法升起英國海軍旗,對潛艇發起突然襲擊。這種船隻,不是作為正式的海軍艦種。沒有固定的噸位和武裝標準,通稱其為q船。

飛行器搭載艦艇。最早單獨列為飛行器搭載艦艇的,是法國海軍的“閃電”號“水上飛機母艦”。

登陸用平底船。為了便於登陸作戰,英國開發了一種“x駁船”的登陸用平底船。是近代登陸艇的先驅。英國海軍還用快速摩托快艇搭載魚雷進行試驗,獲得成功以後,定名為“沿岸摩托艇”,而德國海軍也開發了“快速摩托艇”。

1909年,海上戰場的主要參加國中,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俄國,同盟國中。主要是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

儘管新的華盛頓條約規定了各國戰艦的噸位和比例,但是,因為國際條約一般缺乏強制力。各國都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海軍。就像最近聯合國朝鮮人權調查委員會明確把朝鮮人權狀況提交給國際刑事法庭處理,指出朝鮮的最高領導層在三胖同志的領導下,正在犯下反人道主義罪行,提交給國際刑事法庭處理。沒有各國的強力配合,就只是說說而已。

先看協約國的海軍實力,英國的海軍實力無疑是世界最強大的。在1889年,英國透過《海軍防衛法案》撥鉅款強化海軍,確定“兩強標準”:英國海軍的實力必須要強於世界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海軍之總和。後來德國海軍強勢崛起,英國海軍統帥部立足於馬漢的制海權理論。制定了兩種新戰略應對,首先是兩棲戰略。比如深入波羅的海登陸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東海岸,乃至登陸波美拉尼亞灣。對德軍強攻。其次則為封鎖戰略,也就是透過阻礙德國的對外貿易來打擊德國經濟。在戰爭前夕,透過封鎖敵方來將制海權掌握在手,而且如果對方企圖突破封鎖,便隨時準備集中海軍主力進行海上決戰予以消滅或者打擊。

英國海軍的主要指揮機構為海軍部,其最高長官為文職的海軍大臣丘吉爾。戰爭前夕,英國海軍中最為強有力的,是直接和德國公海艦隊對峙的本土艦隊,這個艦隊下轄4個戰列艦分艦隊、2個戰列巡洋艦分艦隊、4個裝甲巡洋艦和輕巡洋艦分艦隊,擁有21艘無畏艦、8艘準無畏艦、5艘戰列巡洋艦以及多艘輕型艦艇。

法國海軍被編為大小兩個艦隊,地中海艦隊又稱海軍第一叢集,司令官由法國海軍總司令布韋。德。拉佩雷爾海軍中將兼任,他也是協約國海軍在地中海方面的最高司令官。地中海艦隊旗艦為無畏艦“孤拔”號,其主力為2個戰列艦分艦隊和2個裝甲巡洋艦分艦隊,此外還有一個以4艘老式戰列艦為核心的預備中隊,共有21艘戰列艦、7艘裝甲巡洋艦、8艘防護巡洋艦、43艘驅逐艦或雷擊艦以及16艘潛艇等主要艦艇,主要基地為土倫港。

在英國和法國的幫助下,俄國海軍主要重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俄國海軍在波羅的海當時主要兵力為4艘前無畏艦、3艘裝甲巡洋艦、7艘防護巡洋艦、49艘驅逐艦、21艘雷擊艦、6艘佈雷艦、11艘潛艇以及6艘炮艦,但是其指揮體系卻置於陸軍第六集團軍之下,效率可想而知。

再看同盟國的海軍實力,德國無疑是其中最強的。由於德皇威廉二世試圖挑戰英國的海權,所以進入二十世紀後,德軍的發展戰略是“海軍紙上”,德國海軍統帥部制定的戰爭計劃,主要設想處於優勢的英國海軍將對德國沿岸進行逼近封鎖。因此,德軍採用“有限作戰”或稱“小規模作戰”。透過積極的攻擊行為襲擊英國艦隊,並且輔以佈雷和潛艇的襲擾行動削弱英國海軍,再等到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的力量相差無幾時。德方集中其艦隊,在不利於敵方的水域與英國決戰。

在戰爭前夕。德國海軍由公海艦隊、東亞分艦隊以及一些分駐於海外領地的艦艇構成。其中公海艦隊為德國海軍最大的聯合編隊,其目的便是與英國本土大艦隊進行對抗,下屬5個戰列艦分艦隊、1個岸防戰列艦分艦隊、5個巡洋艦分艦隊、8個雷擊艦大隊、2個潛艇分隊、1個佈雷艦分隊和3個掃雷艦大隊,主要艦艇有14艘無畏艦、22艘前無畏艦、8艘岸防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7艘裝甲巡洋艦、12艘小型巡洋艦、89艘驅逐艦以及19艘潛艇等。

在波羅的海,德國於基爾港設有波羅的海司令部,由威廉二世之弟、海軍元帥海因裡希親王指揮,轄一支分艦隊,開戰之際主要由8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5艘佈雷艦、4艘潛艇以及1艘炮艦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