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被使雙翼牢固的支柱和金屬線的骨架構造弄模糊了。毫不奇怪,大戰最初幾周的航空報告幾乎都是一致不準確的,在已經抱有懷疑的指揮官眼中,這對缺乏經驗的空軍是有很大的不利影響的。

而德國的空戰任務,主要還是由齊柏林飛艇來執行的。當時空戰的效果很有限。德國齊柏林飛艇於1909年1月開始空襲倫敦,但只取得零星的戰果。它們的任務是飛臨英國大城市和投彈。企圖迫使英國政府把部隊和武器撤離法國,以保衛英國。倫敦在5月31日夜間,還遭到林納茨上尉指揮的lz—38飛艇的第一次轟炸。探照燈不能照到飛很高的飛艇。德國炸彈使倫敦七人喪生和三十人受傷。還破壞了一些住宅區和商業區的建築物。林納茨在前一次進攻中,他沒有能夠飛到首都。襲擊者丟下了一張紙片警告說:“你們英國人。我們已經來過,而且還要再來。不投降就是死。德國人。”

這個時期被英國媒體稱為“齊柏林大恐慌”。可是,德國人所指望的這種恐懼,來使得英國人從法國退兵,那打錯算盤了。齊柏林飛艇的施虐能力,被它們固有的不利條件所抵消:齊柏林飛艇只能在最有利的天氣飛行。而且,德國總參謀長施麗芬認為,他們的比飛機飛得高的齊柏林飛艇。是英國戰鬥機攻擊不到的。實際上,這些“超級武器”完全是沒有防禦能力的。追擊飛機不可能達到硬式飛艇的高度,但在巨大的飛艇能高飛到安全的高度之前,它們能夠輕易地用燃燒彈把它打得滿是窟窿。一點火星碰到了非常易燃的氫氣,就會使飛艇變成地獄,連鋁製框架都要熔化。

德國大飛艇還不能在大風中維持穩定。1909年10月20日夜間,德國十一艘齊柏林飛艇于飛往倫敦,有三艘一去不返。強風使它們毀滅了。一艘飛艇丟下炸彈未獲效果,被吹往法國,在那裡被高射兵器的火力打落。另一艘在皮卡迪利廣場丟了一顆炸彈後。也被吹得失去控制,在法國南部摔毀。第三艘被陣風颳過法國森林,切斷了前吊艙及其乘員。然後它被吹往高空。最後看到它在地中海上空失去了控制。

當時歐洲各國也有飛機,不過飛得也比較低,可以用手槍或者機關槍掃射的,有時甚至是拿磚頭砸。1908年9月的一天,一位法國駕駛員認識到戰爭是殘酷的遊戲,拔出他的手槍,向一架飛過去的德國飛機射擊,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招招手。此後不久,雙座飛機的法國觀測員開始攜帶步槍。但烈風和發動機的劇烈震動,大大地損害了它們的準確性。其他觀測員帶了磚塊去扔德國的螺旋槳——甚至去扔駕駛員。有些觀測員則用一筒筒的投箭——鉛筆形的小鋼箭——武裝起來。去投擲敵機飛行員。試用小炸彈和手榴彈獲得有限的成功。那時還沒有投彈瞄準器,駕駛員或觀測員是在飛機邊上拿著發射物用眼睛瞄準的。沒有考慮到速度或風力影響。

當時。氣球觀測員用降落傘,但飛機的飛行員和他們的觀測員沒有用過。飛機座艙太小,容納不了降落傘,也沒有人想到把飛機的座艙設計得大些,足以容納它們。如果一架損壞的飛機不能平安地滑行到地面,駕駛員往往就死在飛機殘骸裡。為了保護飛行員不受低飛敵機或地面部隊的子彈射擊,他們坐在鑄鐵的火爐蓋上。

但是,中國當時的飛機,因為有了馮如、萊特兄弟,還有羅朗。加羅斯、安東尼。福克等一批優秀工程師的加盟,基本上飛機形成了較強的戰鬥力。

歷史上,提起飛機的發明者和製造者,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萊特兄弟。但一位與萊特兄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中國留學生,也曾在美國設計、製造和駕駛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就是馮如。他的成功僅比萊特兄弟晚5年。

1883年馮如出生於廣東省恩平市牛江鎮杏圃村一個貧農家庭。馮如的父親是一個樸實憨厚的莊稼人,靠耕耘一小塊土地養家餬口。他從小熱愛手工,經常用泥土、木棍等物製造成一些小車、小工具等模型。由於無錢求醫,馮如的四個哥哥相繼病逝,他也因家中無錢,中途輟學,幫助父親務農。馮如12歲那年,在美國舊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家省親,見馮如一家生活困苦,想把馮如帶到美國去謀生。

馮如善於鑽研,在美國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效能優良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他在研製出一些機械的基礎上投入了飛機制造,成功後回國效力。

在1906年,宋驍飛就親自去天津碼頭接見了回國的馮如,馮如見了宋驍飛後,說:“製造一艘軍艦,要耗費數百萬金錢,不如造數百架飛機,價廉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