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思想領導,提高群眾的積極性;第四,及時處理已經弄清的問題,這樣可以安定坦白者,推動有顧慮而不敢坦白的人坦白,也便於爭取群眾,使壞分子孤立;第五,隨著運動的深入與發展,群眾覺悟的逐漸提高,不斷研究新的問題與經驗,以推動整個運動的前進;第六,以一批能力強的幹部組成檢查小組作為領導的助手,深入檢查,及時反映情況,並協助領導機關總結經驗,指導運動。
同時,東北局的報告還談到了不法資本家對黨員幹部的腐蝕問題。報告說“從兩個月來所揭發的許多貪汙材料中還可看出:一切重大貪汙案件的共同特點是私商和蛻化分子相勾結,共同盜竊國家財產。”“資產階級、私商對我們幹部的引誘、侵襲幾乎無孔不入,而我們的各種制度還很不嚴密。因此,除進一步加強對幹部群眾的正確政治教育外,還必須嚴格一切幹部和私商往來的紀律,堅持貫徹在這次運動中所修訂出的各種制度。”
這份報告中所提到的增產節約運動,是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開展起來的。之所以要大力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主要是由新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所決定的。
新中國成立伊始即面臨嚴峻的經濟考驗,生產萎縮,交通梗阻,失業眾多,民生困苦。據統計,1949年同歷史最高水平相比,工業總產值減少大約50%,鋼產量減少80%,糧食減少25%,棉花減少48%。當時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到亞洲人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人均57美元的二分之一。這種經濟狀況,就使得全力恢復國民經濟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恢復國民經濟,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資金,而資金的來源只有增產節約一條康莊大道可走。 。 想看書來
一份令毛澤東震驚的報告(2)
一方面,恢復國民經濟需要大量的財政開支;另一方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大量增加也加重了財政開支的負擔。當時,隨著全國各級政權的建立和對文化教育事業的接管,以及對國民黨遺留和起義人員實行“包下來”的政策,國家負擔的公教人員數量急劇增加。1949年為700多萬人,1950年上升到900多萬人。這樣,國家的行政開支費用也驟然增加。根據1950年全國財政收支概算,當年的行政費用支出佔國家總支出的,這對新生的共和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國內經濟千瘡百孔,亟待復興;國際形勢同樣惡化,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在戰爭爆發的第三天,美國悍然宣佈武裝援助南朝鮮,同時命令其海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插足中國領土臺灣,干涉中國內政。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和毛澤東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於當年10月19日開赴朝鮮作戰,開始了一場歷時3年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使新中國的經濟再次進入戰時狀態,國家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援戰爭和進行國防建設。據統計,1950年國防費用開支達28億元,佔當年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高達。1951年秋,財政部對全國財政狀況進行了一次匡算:當年財政支出要比概算增加75%,其中軍事費用為55%,當年財政收支平衡的計劃將無法實現,而且還會影響到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毫無疑問,抗美援朝戰爭對舉步維艱的新中國無疑於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財政困難的局面。正如1949年12月5日毛澤東在《軍委關於一九五○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的:“我們今天要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要醫治長期戰爭遺留下來的創傷,要從事經濟的文化的國防的各種建設工作,國家的收入不足,開支浩大,這就是我們今天所遇到的一項巨大困難。”
恢復國民經濟,需要資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資金,那資金從哪裡來?出路何在?答案只有一個:走開源節流的路子。
1951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專門分析研究朝鮮戰爭發展的趨勢及其對策。會議根據毛澤東提出的“戰爭必須勝利,物價不許波動,生產仍須發展”的戰略方針,確定瞭解決財政困難的5點辦法:(1)節約兵力,整訓部隊,將總兵員從610萬人減少到465萬人。(2)精簡機關,縮編人員。(3)緊縮開支,清理資財。(4)提倡節約,嚴禁浪費。(5)組訓民兵,準備推行義務兵役制。其核心內容就是要增產節約。
10月23日,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向全國發出了“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號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