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5部分

有些人,活到了四五十歲,依然很幼稚。有些人,在早年經歷的事多了,很早就變得非常成熟穩重。

楊慎年齡和秦牧差不多,都還很年輕,但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兩人都有著平常年輕人難及的成熟和穩重。

先秦時期,甘羅十二歲拜相,傳千古美談。楊慎拜大理寺卿時,也不過是二十出頭。

雖說立國之初,大秦的文武官員都很年輕,但楊慎二十出頭拜九卿仍然特別顯眼,成為很多讀書人心中的羨慕的榜樣。

他為人做事的風格和他的名字一樣,慎,非常慎重。

華蓋殿裡,他長身作揖,將新修訂完成的《大秦律》高舉過頂,向秦牧呈上。當然,這只是《大秦律》草案,並未真正頒佈天下施行。

本來《大秦律》在兩年前就應該修訂完畢了,後來秦牧掀起了一場有關“有罪假定”和“無罪假定”的爭論,天下轟動。

在秦牧的推動下,《大秦律》的修訂思路,也從原來的“有罪假定”變成了“無罪假定”,這樣一來,很多條文需要重要斟酌、更改。

這是一項非常繁重,而且需要反覆推敲,還經常要請示秦牧本人意見的工作。以往各朝的律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皇權和統治而制定的。

而在維護皇權與保護百姓之間,難免有所衝突,而以目前的情況,兩者又必須兼顧,這事情不好乾,楊慎與大理寺官員可謂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秦牧讓韓贊周把《大秦律》草案呈上來,翻開來看。其中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大秦皇帝是唯一合法的最高統治者,禁止任何組織和任何個人破壞大秦皇室的統治。

秦牧一條一條的往下看,看得非常仔細。《大秦律》是國家綱領性**,也就是大秦的《憲法》,其中的條款只有388條,但每一條款下面,都有詳細的定義解釋。

秦牧好不容易看完,總體而言。他是比較滿意的,無罪假定的思想在《大秦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辛苦楊卿了。”

“臣不敢當辛苦二字。”

“這大秦律是我大秦的根本**,一但頒佈實施,便不能再隨意變動,因此要慎之又慎,這樣吧,這份大秦律草案先在大秦時報上刊登出來,供天下有識之士詳加討論,然後綜合各家之見。最後修改定型再頒佈實施。”

“臣遵旨。”

秦牧想了想說道:“其中的一些條款,你再改一改,朕的意思是,皇帝是大秦的最高統治者。超脫於律法之外,但同時又不得干涉國家的正常司法審判。

**官接受皇帝的任命,但**官除了律法,沒有別的上司。律法就是他的最高上司。皇帝可以撤去**司的職務,卻不能更改**官做出的裁定。”

如果是在以前的各朝,皇帝說出這樣的話。一定令舉世皆驚,但實際上自從明朝中葉之後,一種限制君權的思想就已經出現,並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比如錢一本提出“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選舉”。

王夫之提出的虛君立憲思想“有天子而若無,則無天子而若有,主雖幼,百尹皆贊成治之人,而惡用標輔政之名以疑天下哉?”“預定奕世之規,置天子於有無之處,以虛靜而統天下,則不恃貴戚舊臣以夾輔”“以法相裁,以義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鹹受其裁。君子正而小人安,有王者起,莫能易此。”

無論是錢一本選舉制,還是王夫之的君主立憲制的思想出現,都並非偶然。

其實際是,明朝中葉之後,皇帝與大臣的關係往往鬧比較僵,完全可以看作是“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思想的鬥爭,而且是“君主立憲制”思想逐漸在佔據上風。

自明武宗之後,多位皇帝被大臣們逼得隱居深宮,朝政實際上多落在大臣手上。

清朝修的《明史》把明朝皇帝黑得一無是處,說他們“不務正業”。其實情況非明朝的皇帝不想“務正業”,而是明朝中葉之後,大臣們太強勢了,往往會聯合起來封駁皇帝的旨意,弄得皇帝很沒面子,又無可奈何,索性躲在深宮裡來個眼不見為淨。

皇帝任用太監對付大臣,實際上也是“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思想鬥爭的產物。清朝的的皇帝把大臣奴化,未嘗不是懼怕“君主立憲制”對皇權的制約。

現在秦牧主動把司法大權交出來,這是符合大臣的意願的。

對此,秦牧也不擔心什麼,司法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

而歷代的皇帝也很少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