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的“副後”。此後皇二子、皇三子先後離奇死亡,只有養在慈寧宮的太子平安長大。
皇四子就變成了實際上的皇次子。
這些年,有太后壓制著,蕭皇貴妃搶班奪權的步子總算沒有邁得太大。如果太后一旦去了,整個後宮可就真是她的天下了,皇后嗎,與蕭皇貴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段位的。所以對不起,靠邊站。
老太爺道:“皇上還在潛邸之時,位分並不顯赫,皇太后便為她選了翰林學士之女為妃。皇后出身清流,孃家無權無勢,她又過於端方,所以一直不得聖寵。蕭皇貴妃數次發難,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壓著,恐怕中宮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涼氣:“當年太宗奪位,宗室相殘的一幕難道又要重演了嗎?可太子畢竟是皇后嫡出,既佔嫡又佔長,何況太子已立了超過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爺搖搖頭,“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太子立了還可以廢,只要一天沒有當上皇帝,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會真正定下來。”
老太太震驚道:“難道……蕭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爺子目中精光一閃:“若是蕭家真敢造反倒也無妨。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動搖了……”
老太爺嘆息道:“……這幾年,皇上擴建宮苑,廣納妃嬪,對於朝政的關心越來越少,蕭家媚上邀寵,多次進獻異域美女,清秀孌童,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攬道士,為皇上燒汞煉丹。皇上漸漸對蕭家多有倚重。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結交外臣,太后倒是個明白的,卻又病懨懨的,力不從心……太后若是真的就這麼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蕭貴妃了……再加上趙王本來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寵愛……”皇四子八歲便被封為趙王。
老太太嘆息一聲:“常聽人說太子仁孝,是個好的……”
老太爺哂笑:“仁孝?我看應該說是仁懦!我冷眼旁觀,太子入主東宮十年,如今對朝政依然毫無影響力,身邊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馬,其餘投向他的大臣一個一個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身為儲君十年,這麼顯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沒有培養出來自己的班底,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老太太卻站出來替太子說話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攬權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韜光養晦吧!”
老太爺點頭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定是皇后教給她的。真是迂腐。”
老太太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爺解釋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這麼做倒也不能說錯。因為那樣性格的帝王往往權力慾極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權。可當今皇上,性格軟弱,太子又有太后撐腰,又有強勢兄弟虎視眈眈,早當勇於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組建自己的班底。皇上那安於現狀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殺到乾清宮逼宮,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輕易不會動手殺人的……只看看晉王的所作所為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統皇帝登基七年以來的政績,國家大政完全決於內閣之手,後宮聽憑太后和蕭貴妃做主,他竟什麼也不管,什麼也管不了。皇上做到這個地步,也真是讓人無語。
他昔年意外奪得大寶,初始倒也還算勤勉,可沒幾年,便日漸滑向“荒淫無道”的深淵。他倒也算得寬厚,就是優柔寡斷、聽不得枕邊風,再加上好色如命……
如果皇太子當機立斷,將權力順理成章攏在自己手上,就是逼宮讓皇上退位當個太上皇,估計皇上也不會說個不字,又何必像今日這般,太后一死,他便危機重重了。
老太爺品評道:“皇五子潞王年紀尚小不提。趙王殘暴魯莽,也不是明君的材料。太宗這支,也只有延慶王的次子淳哥兒是個人物。倒是晉王邑辰身為太祖幼子極具才幹,可惜太重恩怨,失於苛察。秦王楓齊看似荒唐遊嬉,實則精明無比,又過於隨性,可惜可惜!”
老太太就笑道:“人無完人,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帝王!老爺拿這些宗室子弟與堯舜禹湯相比,如今哪裡還能挑出好那樣的皇帝?”
老太爺也不由失笑。
這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老太太終於明白了老太爺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丈夫,她向來欽佩,他的政治遠見的確也是出類拔萃。於是道:“未來幾年,恐怕朝中波詭雲譎,危機四伏,老爺也要多加小心了。”
老太爺點點頭,絲毫不見緊張,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既然處在首輔這個位置上,自然就有承擔諸多風險的覺悟。
老太太唏噓了片刻,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