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他又要經常接待各方人士,所以,穿上西裝,他又能馬上回歸到知識分子身份。
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袁隆平對水稻的痴迷遠遠勝過農民。袁隆平6歲時,在武漢郊區的一家園藝場參觀,看到繁茂的花果掛滿枝頭,那紅紅的桃子,綠綠的葡萄,讓他歡喜極了,植物王國就成了令他心馳神往的地方。“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愛上了農業。不久我做了這麼一個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我和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那時我就想:長大一定從事這樣的工作!”
然而,現實並非想像般浪漫。1960年,罕見的人禍天災降臨中國,大饑荒奪去數千萬人的生命。嚴酷而沉痛的現實,使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分配至湘西教書的袁隆平感到深深的不安。此刻,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必須走水稻高產之路。
20世紀60年代早期,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長得非常粗壯的水稻秧苗,但他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株野生雜交水稻。第二年,他播下了這些種子。但沒有一株長得像去年那麼高,並長得零亂不齊。失望中袁隆平想到,純品系水稻不會產生分化,由此又聯想到這肯定是雜交稻。意識到發現的這株秧是第一代天然雜交水稻,可是袁隆平1964年第一次提出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