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于丹笑了笑:“是的,他建議我講的內容可以再稀釋一些。他批評我說得太滿,就像把酵母都給了讀者,他建議我發出饅頭再端出去。其實我講的時候是有忐忑之心,怕一些老先生說,就這水平就去講《論語》啊!我試圖在其中找到一個妥協度。”

形容“學術超女”于丹,用“一夜躥紅”再合適不過了。她的走紅過程,僅僅用了7天時間。一位《百家講壇》的“粉絲”級觀眾覺得,于丹與易中天不同的是,“或許聽了易中天,我們就不想看《三國演義》、《三國志》了,可能只會買一本《品三國》。可是聽了于丹,估計大家都會想買一本《論語》在家裡珍藏,想重新認識一下中國典籍的強大魅力。”

于丹的《論語》心得講授方式,與易中天的“說故事”、“說書”式不同,引經據典,但又深入淺出,讓觀眾在輕鬆中感受到人生真義。這一點易中天也十分佩服,他在部落格中寫道:“于丹真棒!”

低調的“學術超女”在百姓與聖賢之間搭橋

“惟女子和小人難養也!”2500年前,千古孔子不知是受了什麼老鼻子氣,恨恨地發出這樣的喟嘆;2500年後,于丹在《百家講壇》上拈話筒微笑:他呀,其實說的是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著相同的心性的,有時候可能讓男人捉摸不定。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對孔子“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解讀中,把“小人”理解成“小孩子”,此言一出,世間譁然,她推翻了幾千年來人們對“小人”的定義,有人推崇更有不少學者站出來公開批判。對此于丹做了解釋:首先我說,歷史上對這句話有幾種可以列出的解釋,把小人理解成與君子相對的不道德小人,這是一種講法。說女子與小人都難養,為什麼呢?在以前的教育體制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根本沒有受教育的可能,沒有眼界沒有知識沒有更多元的參照,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你說女人是不是會狹隘會抱怨會難養啊,所以她和小人共同歸入難對付之列,是因為她不獨立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這個解釋是沒有錯的。第二種解釋,把小人解釋為襁褓中的嬰兒,說女子與小人難養,是指從滿月到週歲的小孩子是最難養的,我所說的,把小人單純地理解成小孩子,說女人與小孩子有共同的心性,就是近則不遜遠而怨,你對他太好了他對你不恭敬,你離他遠了他抱怨,這也是一種理解。但是我個人更喜歡這一解,因為這一解更有性情,更貼近我們當下的人心所指,它像一種社會現象。所以說學術上有多種解釋,我只認同我的這一種,但我不否認其他的存在。

于丹,不但不計“孔子蔑視婦女”的前嫌,還繼續尋找著孔子言論的閃光點,言稱要用《論語》給人心靈以陽光。在她心目中,孔子是樸素溫暖的儒雅長者。“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它就是這麼一本語錄。我們說孔夫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講的不是儒術,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學,而是作用於每個人心中的簡單真理。《論語》是聖人的書,它淡淡的一句話就點破了你的心結”。

于丹以感性的解讀,明朗昂揚的態度,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與兩千多年前的《論語》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她說,《論語》的溫度不燙手、不冷漠,略高於體溫,千古恆常。“我聽說某個地方有個‘問病泉’,一下子泡進去,就知道自己這疼那癢,問病尋藥。孔子就是中國人的‘問病泉’,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于丹一再謙虛地說,以她的學養和閱歷,真要作《論語》的講解和辨析是“萬萬沒有資格的”,“我所能承擔的角色只是一個體驗者,以身體之,以血驗之,像兩千多年中數以萬計泡過這眼溫泉的人一樣,用自己的身體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溫泉的恩惠”。

于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3)

在品讀《論語》中,于丹的講解非常有特色,慣以女性感性的一面去解讀《論語》中那些晦澀的語言,諸如“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等意味豐富的句子不時脫口而出。

對於網路上的追捧,于丹自己比較低調,她表示,自己談《論語》只是些個人心得。“詩無達詁。我喜歡的解讀方式不是我注六經,而是六經注我。我只是在講一己之心得,我不認為自己是在解讀《論語》,我是在講《于丹〈論語〉心得》,而不是《于丹解讀〈論語〉》,主詞是心得,而不是《論語》。千顆心有千種所得,萬顆心有萬種所得。我講的孔子肯定不是最權威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