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既成為了一個公司性質的機構,則民法也可以商法作基礎。舉國如是,整個社會已向資本主義的方向進行了。
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8)
只是威尼斯以一個捕魚製鹽的村落,還要等到造船業進步、十字軍東征、商業基礎展開之後,才徹底表現它成熟的資本主義性格。它的法律是在13世紀前期翟波羅(Giao Tiepolo)做統領時制定的。從1300年之後威尼斯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時它的法制大備,雖然永久性質的股份公司,還是以後的事。這時一宗生意的投資,或是牽涉到三兩個人,或是牽連很多人,或是幾個月結束,或者幾年結束,都可以照成例安排。現代商業的技術,如海上保險、信用票據(letter of credit)、複式簿記、提貨單(Bill of Lading)和長期駐海外的經紀,都已產生。到1400年之後,威尼斯已有現代性的進出口商場,就是外來的人,也可以和本地商人訂立合同。生意如有糾葛,則有商業法庭之curia di petizion做主,律師由法官指派,但是也可以用私人律師,所有賬簿信件可以被傳送法庭閱核Norwich; pp�155…156;Lane,pp�51…52,414…417;Braudel,Afterthoughts,;Lane,Andrea Barbarigo,Merchant of Venice,1418…1449(Baltimore;1949),p�18,98,112�。
為什麼在談到資本主義的形成,我們要扯上這麼多技術因素?這就是以前所講的,一項法律要行得通,必有思想信仰和社會力量在後面作根據。威城這樣的做法,有參議院在後面支援。這和歐洲中世紀的習慣和道德觀念大相徑庭,而它的思想信仰又能透過真人實事而行得通,這才造成了一種“主義”。這也就是說威尼斯透過了人的性格、自然法規以及治國平天下的前提下提倡資本主義。
威尼斯的弱點,則是它沒有生產的基礎做它商業技術的後盾,它的範圍,受島上人口的限制。後來就有1453年土耳其人之佔領君士坦丁堡,和1488年葡萄牙人之通航於好望角。這兩項事情,習慣上為歷史家認作威城中衰的里程碑。其實地中海商業之衰退,並沒有立即開始。在人文上講16世紀才是文藝復興最好的時光,威尼斯和佛羅倫薩同佔有極優越的地位。以後威尼斯衰微不振,終被拿破崙交給奧國。這也不能說是它的制度落伍,而是一個自由城市,單靠一個海島上的商業組織作本錢,到底不能長期與大陸上數量的優勢抗衡。
我們讀歐洲史的時候,常常覺得奇怪,為什麼義大利人這樣的商業組織,不能立即為西歐大國如英法等照抄。在仔細追究幕後原因的時候,才知道有關經濟的問題,必定要牽扯到社會上很多其他的因素,要改革也必須全面改革。其範圍之廣,有如一個走獸之蛻變而為飛禽,倘使沒有內外劇烈的壓力,也組織不起來。而且身當其事的人,在醞釀的局面下活動了好幾十年,還不一定明白他們活動的真意義。甚至要等到歷史家在幾百年後,把全部經過和以後事蹟對照,又和類似的問題印證,才能“發現”這些變動在歷史上的因果關係。
比如英國在1300年後,對外貿易已受義大利人操縱。來自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居留於倫敦的人,稱為“郎巴德人”(Lombards)。他們開設銀行的市街,稱“郎巴德街”(Lombard Street)。一方面他們已有相當雄厚的商業資本,另一方面是宗教改革之前,教堂擁有很多的地產,就是不屬教堂的地產,耕種人也有向教堂繳納“什一捐”(tithe)的義務。內中一部即須貢獻於羅馬的教皇,其實各地的收入早已有承辦人頂包,得款也不直接繳解,而系由這些銀行發給匯票,其現金則由義大利人透過英國寺院購買羊毛運至弗蘭德斯(Flanders,即今日法國、比利時一部及荷蘭一小部)織成布匹,銷賣牟利。這買賣透過不同的體制,所以義大利人享有治外法權。如果訴訟兩方都是義大利人,則由其領事受理;如果牽涉英國人,才組織混合法庭M�M�Postan;E�;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Cambridge;1963);;;117;Cheyney;op cit。;;29。但治外法權似系兩方互用,英國領事也在義大利裁判案件,詳;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11th e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