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自己控制的農民少得可憐,根本無力耕種那麼多的土地,而伊籍又趁火打劫,提出了土地變賣的政策,迫使世家大族變賣土地。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第一批世家大族的屈服進一步削弱了兗州世家大族的力量,而黑山軍也在這其中獲得了許多的好處,漸漸地有點恢復往日氣象,如此一來,那些未屈服的世家大族就更慘了,原本有些不知道黑山軍厲害的世家大族在和黑山軍交過手後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萬般無奈下,唯有有樣學樣,向伊籍屈服了。只是作為第二批和伊籍合作的世家大族,被伊籍打壓地更加厲害。
經過黑山軍和伊籍地雙重打壓,兗州的世家大族在實力大損後,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雖然在短時間內他們的實力仍然強勁兒,但畢竟時日無多了。
早就知道是這種結果的太史慈早在成為兗州刺史不久後,就在青州舉行了第一次科舉考試,經過這次考試,大量的優異人才脫穎而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王寶在青州各地建立的平民學校中的子弟,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臨淄五德院中的學生,雖然那其中還有許多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但是在太史慈的洗腦政策和長子繼承製的作用下,他們的思想已經開始脫離他們的家族利益了,更加趨近於寒門子弟。
這些考試優異者馬上被送往兗州,在伊籍的安排下佔據了兗州政府的各個要職,雖然這遭到了兗州世家大族的反對,但是無奈臧霸大軍的“淫威”,再加上改制之後,政府內部各部門分工極為明確,有許多的部門必須要有專業知識才可以勝任,而這些知識哪裡是世家大族子弟所能掌握的?唯有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家族與州郡事務無緣。至於他們提出的那些反對意見馬上被青州以管寧為首的大儒們用新“五德終始說”口誅筆伐反駁了回去,他們哪裡還敢出聲呢?
隨著兗州局勢的穩定,黑山軍終於再一次走投無路,終於在公元一九二年的冬天因為黑山軍何去何從的問題發生了內訌,張燕再一次表現出了超強的收束亂局的能力,他迅速地消滅掉了在黑山軍中反對自己的人,白繞等人紛紛身首異處。隨後,張燕領著剩餘的五萬黑山軍向兗州別駕伊籍投降,伊籍大喜過望,接受了投降,並且對黑山軍進行了整編,隊張燕承諾這支軍隊還歸他所有,不過要張燕親自去冀州拜見太史慈。張燕當然是滿口答應。
太史慈此時手中拿著的正是伊籍派人送來書信,在說明這件事情,張燕的能力太史慈是知道的,以前一直總覺得臧霸大軍雖然人才不少,但是少有出謀劃策之人,雖然臧霸本身就不錯,但是隻靠他一個人總有點勢單力孤,現在有張燕在,那就不一樣了。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在見到張燕後把張燕的心穩定下來,要他真正的對自己臣服才行。唯有這樣,張燕才會全力協助臧霸。
放下了伊籍給自己送來的信件,太史慈又拿起了魯肅給自己送來的信件。這封信就寫得有趣多了,其中充滿了各種暗示,到底是聰明人寫的東西。
魯肅開篇就向太史慈祝賀郭嘉回青州“養病”這件事情,那當然不是說魯肅也像一般人那樣,認為太史慈是在防備郭嘉,而是一眼便看穿了太史慈送郭嘉回青州的目的乃在徐州的身上,旋即,魯肅在信中提出要求,希望太史慈派大將到幽州來。
太史慈覺得很奇怪,因為魯肅手下有虞翻這等文武兼備的人,為何還要向自己提出要求,要知若是輪到武功,虞翻的本領絕對超過張合,比孫策都要略高一籌,雖然不可能是趙雲的對手,但也是天下有數的高手,說到計謀,乃是魯肅級別的人物。
看到後面才明白魯肅的良苦用心,原來魯肅認為令虞翻回青州更有作用,那即是說,謀奪徐州的主力陣營已經被確定,郭嘉加上虞翻還有一個張昭,內政外交軍事面面俱到。這樣的陣容想一想就令人感到可怕。而且這個虞翻不日就會來到冀州。
太史慈當然知道魯肅的意思,這是要自己親自收服虞翻,畢竟自己才是虞翻的主公而非魯肅,魯肅當日出兵匆忙,自己連和這虞翻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這個虞翻日後將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自己不可以像歷史上的孫權一般令其埋沒。
對於徐州,太史慈唯一比較在意的就是曹操的動向,不知是心有靈犀還是怎的,太史慈覺得兩人都在迴避見面,雖然曹操和自己時常有書信來往,但是隻談風月,不談政治,感覺兩人親近依然,卻終隔一層。
()
太史慈知道自己一直不給曹操發展的機會,就是不想和曹操日後刀兵相向,太史慈想要看的曹操並非是“亂世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