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齋科,首在於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唸咒、掐訣燒符、令色華音、馳心外想為務,徒以亂其神思,困其肢體,……尚何望有所感格哉!‘⑤超度亡靈也如此,‘矧鬼神之於人,非可以聲se相通,惟可以心誠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隨心念化現。我心昏昧猥小,則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窮鄉,我心廣大光明,則幽冥亦成天宮淨界,我能修持正道,則鬼神感悟,亦返邪歸正矣‘。⑥由於趙宜真對清微道法多所闡揚,故後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為一代祖師。如《道法會元》卷三十二《上清龍天通明鍊度》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飛捷五雷》等中,皆在黃舜申之後,列熊道輝、彭汝礪、曾貴寬、趙宜真。
趙宜真所傳弟子中,以劉淵然為最著。劉淵然(被淨明道尊為第六祖)傳邵以正,邵以正傳喻道純、胡守法。劉、邵、喻、胡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劉淵然在永樂間受命任道錄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為‘沖虛至道玄妙無為光範演教長春真人‘,宣德初,進大真人,領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統中遷道錄司左正一,領京師道教事。景泰間,賜號‘悟玄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喻道純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為‘體玄守道安恬養素沖虛湛默演法翊化普濟真人‘,任道錄司左正一,領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為‘沖虛靜默悟法從道凝誠衍範顯教真人‘,弘治改元,授道錄司左正一,掌道錄司事。以上諸人皆通法術。但諸傳中皆未註明曾受清微道法的傳承。故在趙宜真之後,清微派南系的傳承如何,現尚難於稽考。
《東嶽廟志》之‘靈濟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歷代祖師,為:故始祖南京朝天宮道錄司右玄義禹貴黌,稱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劉守誼,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龐源本等。據上面第四代神牌所書‘皇清‘二字推測,從四代至十五代,蓋皆為清代清微派的傳人。但皆無事蹟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稱道士禹貴黌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與上述南畢道、黃舜申等不相接,或許是清微派傳至明、清時所分衍的支派。
閔一得《金蓋心燈》卷二《呂雲隱律師傳》中,又記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兩代傳人。該傳雲,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律師呂守璞(號雲隱)之父呂貞九,在明末清初棄儒為道,嗣清微法,為第二十三代法師。呂守璞在十七歲時,受其父傳清微法,其後才拜龍門派七祖王常月為師,入龍門派。
故該傳曰:‘師(呂守璞)於清微為二十四代,於龍門為八代律師。‘他下傳弟子呂徵,為龍門派傳人,但不知並傳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數,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葉後,道教衰落,清微派詳情也就難以考知。
龍虎山位於鷹潭市南郊二十公里處,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道教的發祥地;風景區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共分六大景區,包括:上清宮、龍虎山、仙水巖、應天山、馬祖巖、洪王湖。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因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觀,山因成名”。張道陵,精誠修道,創立道教的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極虛道的別稱,同時也含正宗、正統、規整的意思。正一派也叫符?派,以符咒為特徵,正一派道士,可以結婚。在宋元明時期,張天師被賜封一品,統領江南道教,總領三山符?,成為中國道教傳播發展中心,天師世家世代相襲,顯赫一方,與山東曲阜孔子世家並受朝廷重視,故有“南張北孔”之說。
龍虎山冬天不很冷,夏天很涼快,所以四季都適合旅遊。
上清宮、天師府
龍虎山上清宮漢天師府,是歷代大師的生活起居之所。位於龍虎山景區上清鎮中央。北靠西華山,門臨滬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輝宏,尚存古建築6000餘平方米,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被歷史上門許多皇帝賜號“宰相家”、“天真人府”,尊為道教祖庭。
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主要建築有府門(頭門)、儀門、二門、私第、家廟、萬法宗壇、真武殿、玄壇殿。靈宮殿、知教廳、贊教廳、法得局、提舉署、書院、花園、佔花塘等,計房屋220餘間,佔地400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呈“八卦”形,重簷丹檻,彤壁朱扉,顯示出道教宮觀建築的獨特風格。私第建築尤為豪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也是我國現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