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了發思古之幽情,而是這些老房子的歷史,直接印證出了晉商發展的時間脈絡。 明朝的許多史籍文獻、文人筆記中也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當時晉商的財富狀況。明朝嘉靖年間內閣大學士嚴嵩的兒子嚴世潘曾與人數說:“天下富家,積資滿五十萬以上,方居首等”,結果當時全國共有十七家列入,其中“山西三姓,徽州兩姓”。 明人沈思孝在這本《晉錄》中說:“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史籍文獻和實物佐證都能夠說明至少到明朝中葉的嘉靖萬曆之時,晉商已經開始在經營範圍和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嶄露頭角。 【採訪】行龍 山西大學研究生學院 院長 要明白山西為什麼在明代開始,就有這麼多的人從事商業。我想應該對明代初期,山西的社會狀況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當時山西面臨的巨大的人口壓力。元末明初的一場農民戰爭,它的戰區主要是在中原地區。經過這十幾年的戰亂,中原地區是人口喪失非常的嚴重。相對來講山西卻是一個風調雨順的社會環境,就在明代初年朱元璋洪武年間的時候,山西的人口總數就達到了四百萬。這個四百萬已經相當於,當時河北、河南兩個省區人口總數的總和。 【採訪】孔祥毅 山西財經大學 教授 很多縣誌,包括浮山志、翼城縣誌、臨汾縣誌,至少我看見有三十多部縣誌,都談到一點,由於土地瘠薄,人口稠密,生計不好維持,所以只好外出,以謀求得到一種補救。&nbsp&nbsp

海 內 最 富(三)

【解說】 各種史料雖然說明了在山西曆史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離開土地去經商。但不管誰經商,做什麼生意,都得有商品可出售,山西既然土地貧瘠,農產品連養活自己都不夠,怎麼會有多餘的東西轉化為商品呢? 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社會中,山西在農業生產上算不上發達,那麼資源就必然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煤炭是現代工業生產的產物,這裡當然不是指煤炭。和晉商,甚至可以說和山西千年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重要資源,那就是鹽。 山西南部的鹽池,是中國最古老的產鹽區之一,有三四千年的生產歷史。 《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故事說:早在遠古的黃帝時代,中國人已經開始在這裡開採池鹽。 到了春秋時期,《左傳》中已經有了開採山西南部池鹽的確切記載。漢代時,曾在全國二十郡設鹽官三十名,而管理這片鹽池的官員為全國鹽官之首。由此也可以看出鹽池的歷史不但古老,而且在統治者的心目中,地位也十分重要。 不僅如此,鹽還是中國最古老的商品。 【採訪】黃純豔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春秋時候管子就講,鹽是“十口之家,十人食鹽。五口之家,五人食鹽。無鹽爾,餓死而腫。”你如果不吃鹽,就是我們現在通俗所講的,不吃鹽要得大脖子病。人人離不開鹽,那時候商品經濟不太發達的時候,鹽是一個大宗的商品。 【採訪】馬偉 山西大學歷史系博士 日本學者宮崎市定,他寫了篇文章叫《歷史與鹽》。在這裡頭他認為商賈的賈,就是出於盬,而盬呢?就是指咱們山西解州的池鹽。他還認為,中國商業的起源同鹽的關係極為密切。大家都知道中國最早的重要商品就是鹽。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最古老的商人,恐怕就是山西商人。&nbsp&nbsp txt小說上傳分享

海 內 最 富(四)

【解說】 鹽造就了中國古代第一批大商人,他們中有許多是佔有資源優勢的山西人。在周朝的史書《國語》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絳邑富商,其財足以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絳邑就是指的今天山西南部的一些地區。富可敵國的山西商人們,坐著用金玉裝飾的豪華馬車,穿著華麗的服裝,來往於宮廷之中。 當時最有名的商人要數一個叫猗頓的人。他原來是齊國的一個小貴族,後來在山西南部靠經營畜牧和販鹽起家。《漢書》中用“贊擬王公,馳名天下”這樣的詞形容他,可見在當時,一旦掌握了重要的鹽業資源,對於商人來說意義是何等重大。 那麼晉商是如何從朝廷手中取得這種特權的呢? 【採訪】田培棟 首都師範大學 教授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推翻了元政權以後,蒙古人就跑到北邊,都跑掉了,包括他的軍隊什麼的都跑了。跑了後來,有一部分人,像朱元璋手底下的軍事將領徐達主張,往北要追他,要消滅他。朱元璋感覺到,才統一國內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因此就說,不要追了,以後再說。他們研究的結果就是在北邊設立九個重鎮。 【採訪】鈔曉鴻 廈門大學歷史系 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