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

“在其後幾年內,李元昊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沒藏訛龐是個聰明人,他如何掌握西夏皇族的基因密碼尚且不得而知,但他選擇依附北宋無疑是正確的,畢竟北宋雖弱但講寬仁,遼國雖強但性殘暴,他深知道,選擇前者才能觸痛李諒祚最為敏感的那根弦,才能在受到威脅時給西夏皇族以最有力的反擊。”

高大全搖頭:“我還是不明白。”天佑拍了下腦殼:“我好像有點明白了。”我接著天佑的話往下說:“這是因為謎底與真相之間還有那麼一點距離,在這個距離中間橫亙著一座障礙,在這座障礙裡,隱藏著西夏人的基因密碼。它向我們提出最後一個、也是最核心的問題既然西夏皇族是鮮卑人,那鮮卑人的祖先是誰?”

“是誰?”天佑和高大全瞪大眼睛、張開耳朵,馬亮也忽的轉過頭來。我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蕭一笑。蕭一笑的表情因莊重而顯得威嚴,她沉吟半晌才啟動了佈滿裂口的嘴唇,她的聲音劃破歷史穿越古今,帶有一種歷盡滄桑的沙啞,講出的答案因發音含混略感不清,但聽起來竟那樣的振聾發聵:“漢人李陵。”

第七十六章(**)

這個答案太具顛覆性,高大全一聽就笑了:“這也太太五毛了吧?”天佑對此類新鮮的網路詞彙不甚理解:“什麼是五毛?”

蕭一笑沒有理會他倆,就自己的結論做出了頗具想象色彩卻合乎自然邏輯的分析說明:“李陵是著名漢將李廣的孫子,他奉漢武帝之命帶兵討伐匈奴,因戰線太長、孤軍深入吃了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不得不投降匈奴。得到李陵投降的訊息後,漢武帝大怒,立刻下旨夷滅了他的三族。李陵投降本意是想留下一條命,然後伺機逃回大漢,不料皇帝竟如此決絕,因此徹底歸附匈奴發誓永不朝漢。這是正史記載。”

“李陵之降使匈奴單于大喜過望,為表誠意和厚待,他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李陵,而這位公主的名字就叫拓跋。‘胡俗以母名為姓’,因此李陵的後裔姓了拓跋。李陵死後,他的兒子參與了五單于爭立,支援烏藉單于。烏藉單于兵敗被殺後,其後裔投到郅支單于麾下。再後來,郅支西走,李陵後裔沒有隨行,而是遷大澤之東,並與鮮卑族通婚,最終形成了鮮卑拓跋部。這本是坊間傳聞,但被沒藏訛龐給證實了。”

我邊聽邊點頭,但蕭一笑的話還沒有結束,隨後講出的內容連我也跟著驚詫起來。蕭一笑說:“拓跋鮮卑可以說是鮮卑民族中血統最不純的一支,不過正是這一支後來統一了混亂的黃河流域,建立了北魏政權。北魏雖不久而亡,但他們裂而不散、衰而不亡,經過一番輾轉遷徙、秣兵歷馬,終於在兩百多年後再創偉業,為輝煌的大唐盛世開啟了大門。”

蕭一笑看到了我的滿臉錯愕,她知道我要問什麼,於是安撫性地點點頭,繼續道:“這跟我剛才所講並不矛盾,鮮卑拓跋作為李氏後裔,歸附唐玄宗、平安史之亂、剿黃巢義軍被封王賜李姓,貌似偶然實為必然,因為他們本就是一家。大家可以查一查資料,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是不是鮮卑血統。”

“正因為李陵之叛無論對誰來講都是錐心之痛,所以自古至今沒人把這個秘密公開於世,也正因為民族融合、血統更易,才有‘泱泱中華皆為炎黃子孫’這一說法。”

馬亮忽然插口:“坊間傳說豈可輕信?紋在沒藏訛龐身上的也未必就是歷史真實,說不定是他刻意留下的離間之詞,何況,你只看到了一部分就匆匆下結論,未免過於斷章取義了吧?”

蕭一笑轉頭望著馬亮,後者目光閃爍,她的眼神卻堅定不移:“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明,相當一部分存在於神話故事或坊間傳說中,而恰恰是它們構成了華夏文明最精彩、最具魅力的部分。對於傳說中的人或事,我們不能因為沒有正史記載就否定它的存在。再說,正史也並非絕對可信,要知道,大部分的正史是按照統治階段的主觀意願書寫的。”

我看看手錶,對高大全翹了翹下巴:“抓緊時間,接著挖。”要想揭開真相,就必須弄出沒藏訛龐的屍體,或許答案都藏在他冰冷堅硬、長滿白毛的脊背上。“住手!”馬亮疾走幾步,居高臨下地喝止高大全,對我說:“你答應過我的,不碰這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