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月22日,中國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斷定日本侵略軍進攻武漢只能循溯江西上一途,建議“應充分採用內線作戰原則,迅速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先於太湖、宿松、英山、廣濟間狹隘地區,將溯江西進之敵聚而殲之,然後轉移兵力,將敵各個擊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76頁。'
7月,第5戰區判斷“敵以長江為進攻我武漢幹路,其江北岸之主力似集結懷寧、合肥,將以主力由潛山趨太湖、宿松,一部由嶽西、英山迂迴,與長江各日上陸之敵呼應,策應其主力之作戰。合肥附近之敵或向我六安、霍山攻擊,以資牽制我兵團之轉用”。故確定:“戰區應置重點於右,以積極之行動確保豫鄂皖邊區山地及長江沿岸各要點,擊破或阻止侵入之敵,以屏障武漢之翼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51~652頁。'並根據上述判斷和基本方針,部署了各兵團的任務。
8月2日,日軍第6師佔領太湖城後,又進佔宿松,與第3師匯合,進迫黃梅。劉汝明所部第68軍與日軍激戰3日後退出黃梅城,8月3日,中國第5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亦往第4兵團指揮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決定反攻黃梅,側擊太湖、潛山等日軍據點。各部於8月6日開始行動,但戰至17日並無進展。國民政府軍委會為遏制日軍西進,決定再次發動反擊以挫敵銳氣,以第68、第84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陣地,另調第31、第7、第10軍及第29集團軍一部由黃梅東北及太湖、潛山西北山地從側翼攻擊日軍。
8月下旬,日軍第6師在中國軍隊反擊下,被迫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對付中國軍隊日益猛烈的攻勢。8月26日,中國軍隊劉汝明部第68軍第119師克復太湖、潛山,28日,第68軍收復宿松。第68軍和第84軍又向黃梅附近之敵發起猛烈進攻,激戰兩晝夜,一度逼近黃梅。
黃梅方面日軍補給線被中國軍隊切斷,日軍被迫在小池口方向由長江水路獲得補給。日軍據險死守,從30日起又以主力進行反突擊,反覆展開陣地爭奪戰,第68、第84軍當夜向廣疥撤退。日軍尾隨迫擊,於9月6日突破田家寨、筆架山陣地。李品仙部第4兵團所屬第84軍與第3兵團第26軍於廣濟以東與日軍展開激戰,與此同時,第4兵團另調援兵第67軍和第48軍前往廣濟以東地區阻敵,因行動遲緩,未能阻敵西進。至9月9日,日軍攻佔廣濟。李品仙兵團連日征戰,損失嚴重,在廣濟附近叢山口陣地與四望山陣地爭奪戰中,中國軍隊第174師和第15師拼死戰鬥,犧牲官兵達數千人。
中國軍隊防禦黃梅、廣濟地區的戰役,也是保衛武漢的第一線決戰,對武漢的安全有直接的重大影響。戰役一個多月,中國軍隊調集川、魯、桂3省5至6個軍的部隊。但因處處防禦,指揮不統一,難於互相支援,敵人打到哪裡,就由該地守備部隊抵抗,主動反擊不力,被敵各個擊破,結果全線失守。
廣濟失守嚴重影響到田家鎮要塞的安全,田家鎮為武漢鎖鑰之地,是在沿江要塞中最堅固、最大的堡壘。宮池口要塞與其夾江對峙,共扼長江航路,是武漢三鎮的門戶。蔣介石8月6日曾電示田北要塞指揮官第11軍團軍團長李延年,指出田家鎮、富池口兩要塞“為大別山及贛北我主陣地之鎖鑰,及五、九戰區會戰之樞軸,亦武漢最後之屏障”,“而崇山對峙,江面狹窄,復有相當工事及備炮,徇我國最堅之要塞。”令其“長久固守,以利全域性。”'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95頁。'
日本海軍雖橫行江中,但其陸軍未能突破田家鎮、富池口兩要塞側背陸地陣地時,也難於突破這道堅固封鎖線。8月23日,日軍第11集團軍曾命令第6師集中主力,在進入廣濟附近後,應急速攻佔田家鎮,以保障日本海軍艦艇溯江西進。
9月17日,日軍第6師與第3師一部集中兵力約1。5萬人從廣濟南下,迂迴攻擊田家鎮。中國守軍第2軍軍長李延年率所屬第9師和第57師,以及田家鎮的要塞炮兵部隊,與進攻之敵展開激戰。中國第5戰區派3個軍進行策應,鉗制南下日軍。
日軍第6師為攻佔田家鎮,組成今村支隊(臨時改編成馱馬部隊),以適應山地進攻需要。9月22日。第6師和今村支隊與中國守軍第9師在田家鎮附近松山等地的戰鬥最為激烈。中國守軍憑藉既設陣地,在要塞炮兵及軍師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