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部分

奪1638千石),1943年降至4800千石(全部是從中國臺灣、朝 鮮掠奪所得),1944年降至1572千石(全部是從中國臺灣、朝鮮掠奪所得)。

糧食危機日益嚴重。日本從1941年起就實行糧食配給制,當時規定成年人每天每人330克。到了1943年,這個定量已難以維持,不得不摻以雜糧,稻穀的春米率也由最初的七分舂,下降到五分舂,甚至二分舂,最終只售給去殼的糙米。由於糧食短缺,副食品也隨之減產,蔬菜、魚、肉十分匾乏,1944年起也全部實行配給制。

農業調敝,日本人民生活越來越困難,軍隊士氣越來越低落,工人出勤率越來越低下。

(四)戰時經濟體制的崩潰

軍需企業的超重點生產,一時間雖曾使日本的煤炭、生鐵、電力、鋼材、銅材以及鋁等產量驟然增長,於1943年底達到頂點。但是,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同步增長,同時達到了頂點。進入1944年,缺乏資源、沒有基礎工業支援的軍需工業的產量開始銳減。以鋼材為例,1943年的年產量為782。4萬噸,1944年降到591。6萬噸,銳減24。39%;生鐵的產量降得更多,1943年的年產量為441。6萬噸,1944年降到279。6萬噸,銳減36。88%。'聯合國:《統計月刊》第6期,1950年,盟軍總部:《日本經濟統計》1948年3月。'?? 其他,如銅材、鋁、水泥的年產量,以及發電量也出現銳減。

日本原來就是一個自然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日本法西斯發動侵華戰爭以來,一直採取“以戰養戰”的方針,依靠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力來發展和支撐日本的戰爭經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又巧取豪奪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國的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由於亞洲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抗日戰爭和反侵略鬥爭,日本法西斯的掠奪計劃不斷遭到破壞。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整個戰局越來越不利於日本法西斯,日本從中國和南洋各國的搜刮和掠奪也急遽減少,更加無法解救日本戰爭經濟層出不窮的困難。據統計,1943年日本從國外掠奪的煤炭是603萬噸,1944年減至314萬噸,銳減47。93%。鐵礦石減少更多,1943年掠奪367萬噸,1944年減至167萬噸,銳減54。49%。原油和精製石油也減少很多,1943年掠奪1456萬桶,1944年減至704萬桶,銳減51。65%'[美]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日本戰爭經濟的崩潰》,第52頁。'。基本原料的嚴重減少,使不少軍需企業的產量一落千丈,有的不得不關閉或停產。

與基本原料嚴重匾乏相關連的是日本戰時經濟體制本身的痼疾。日本法西斯依靠掠奪中國和亞洲其他各國的資源,蒐括本國人民的血汗來不斷地擴大武器的生產,又不斷地在戰場上消耗掉。隨著侵略戰爭規模的擴大,持續時間的增長,這種消耗也越來越大。軍需產品消耗在戰場,不可能回收資金擴大再生產。消耗越多,要求投資也越多。日本法西斯不惜極度壓縮民用工業,抽調資金、原料和勞力來填補軍需工業,甚至連國民經濟擴大再生產的基礎都被擠垮。1944年度日本直接軍費竟達735億日元。這種“竭澤而漁”的辦法,最終使日本的財源枯竭,通貨極度膨脹,財政經濟一敗塗地。

與上述病疾同步發生的是,無休止的徵乒,日本大批工人被徵集而脫離生產崗位,走進侵略戰爭的行列,1944年全年大約有900萬人離開勞動市場,工廠勞動力,特別是熟練工人嚴重短缺,勞動生產率迅速下降。與此同時,全日本農業調敝,壟斷資本相互間、陸海兩軍之間又為確保自己利潤和作戰必需的軍需產品而發生的矛盾不斷加深。上述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終於導致戰時經濟體制的全面崩潰。

二、國內人民反抗鬥爭的發展

(一)壟斷資本家大發戰爭財,勞動人民遭受戰爭苦

日本法西斯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壟斷資本家就對本國勞動人民以及從中國、朝鮮擄去的勞動人民實行殘酷的壓迫與剝削,大發戰爭財。

戰時,日本壟斷資本財閥主要是4家,即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他們透過資本和生產的不斷集中和積聚,越來越有力地使國家機構成為自己的附庸。他們在日本的國家權力支援下,利用國家軍需訂貨預付價款制度,領取政府發給的各種獎勵金、補助金等財政資助,並採取其他各種辦法,巧取豪奪,傾吞戰前根本無法獲得的巨大利潤。四大財閥在戰前已經掌握了日本全國股票資本的60%。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