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之計。到3月底,不僅未採取發展勝利的措施,相反,經蔣汪南京會商後,開始籌劃對日談判,導致長城戰局向不利方面轉化。
(二)長城東段南側的作戰
1933年3月底至5月初為戰役第2階段。日軍進攻長城受阻後,改取側後包抄戰術。在長城東段南側的灤東和南天門交替發動進攻,威脅中國守軍的側背。同時,配合板垣徵四郎在平津地區的策反工作。
3月27日,日本關東軍釋出第491號命令,決定“軍主力重新轉向積極作戰”,越過長城線,向灤東地區進攻 '〔日〕參謀部:《滿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93頁。'。
其部署:
令第6師主力向冷口附近守軍第32軍商震部進攻;
令獨立守備隊之巖田支隊進攻石門寨附近之第57軍何柱國部;
令混成第33旅向界嶺口第53軍楊正治部攻擊;
令第8師一部佯攻古北口和喜峰口;
令關東軍飛行隊協助上述作戰。
3月31日晨4時,日軍砂田部隊和巖田支隊在偽靖安軍的配合下,由九門口、義院口向石門寨進犯。4月1日,日軍佔領石門寨。守軍何柱國部退守海陽、秦皇島。4月6日,何應欽調第67軍王以哲部由平北東進,支援灤東國民黨軍作戰。4月9日,日軍第6師主力在混成第14、第33旅各一部配合下,連續猛攻冷口。
至11日,商震部防線被突破,全軍退至灤河右岸,日軍佔領建昌營和遷安。
由於冷口失陷,冷口兩側的中國守軍腹背受到威脅,被迫後撤。4月11日~14日,在日軍分路猛烈進攻下,駐守界嶺口之第53軍楊正治部和駐守喜峰口的宋哲元部,以及何柱國部和王以哲部,均先後奉命向灤西撤退。日軍跟蹤追擊,至17日,全部佔領了灤東地區。
日軍越過長城,佔領灤東,威脅開灤煤礦,英國曾向日本提出警告。日本天皇唯恐越過長城線引起國際糾紛,於4月19日責成參謀副總長真崎甚三郎令關東軍撤出灤東。4月20日,關東軍密令第6師於21日前逐次從灤東撤回長城線,但仍“要保持威脅華北反抗勢力的態勢”。'〔日〕參謀部:《滿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99頁。'
日軍入侵灤東的目的除了迂迴中國守軍側背,突破長城線外,就是策應華北的“謀略”工作。
早在關東軍開始進攻熱河時,瀋陽特務機關長板垣徵四郎即奉東京參謀部密令,擔任華北策動國民黨政府內變的工作。板垣奉命到天津後,立即組織了特務機關,直接受東京參謀部指揮。在熱河、長城抗戰期間,板垣曾先後策動段棋瑞、吳佩孚和孫傳芳等老軍閥,都未得手。最後才選定了早年任過湖南督軍的張敬堯以及郝鵬舉、石友三等人。張特別受到板垣的賞識,並得到銀元30萬。
4月18日,板垣密電關東軍稱:張敬堯準備4月21日在北平起事,請關東軍加緊向南進攻,以策應張之內變。就在日本軍方大喊大叫從灤東撤軍表示不再越過長城線的同時,關東軍為配合板垣的策反行動,命令第8師採取一切手段“對古北口以南地區之敵進行攻擊”。'〔日〕參謀部:《清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99頁。'
4月20日夜,日軍第8師攻佔了甫天門左側制高點八道樓子。中國守軍第2師曾組織幾次反攻,均未奏效。 23日至25日,日軍利用八道樓子瞰制的有利條件,以陸空協同向南天門陣地中央據點421高地數次發動猛攻,均被第2師擊退。由於連日苦戰,第2師傷亡嚴重,其防禦陣地由第83師接替。26日拂曉,日軍在飛機、火炮支援下,繼續向421主陣地猛攻。第83師戰至下午,因傷亡過大,遂將該主陣地放棄。
28日5時,日軍乘勢再向南天門右側高地進攻。第83師激戰竟日後,即奉命向新開嶺轉移,南天門乃被日軍完全佔領。為策應古北口之戰,中國方面曾以北上的中央軍第26軍蕭之楚部(由第44師擴編而成),於4月27日向興隆出擊,後因新開嶺戰鬥告急而撤出。與此同時,日軍還糾集偽軍劉桂堂、李壽山、崔興武等部萬餘人,進犯察東多倫。守軍騎兵第1軍趙承緩部被迫於4月28日退往沽源。
在此期間,國民黨政府對日作戰甚為消極。3月24日,蔣介石在北平對華北高階將領說:“只能以現有的兵力,盡力抵抗,調兵增援是無法辦到的。”'《文史資料選輯》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