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三聯書店,1962年版,第1105頁。'
日本侵略者向華北華中發動大規模進攻,美、英等國採取“不干涉”政策的時候,蘇聯政府與中國政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對中國無疑是有利的,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政策也是一個打擊。《中蘇互下侵犯條約》簽訂後,1938年3月1日,中蘇兩國政府在莫斯科商定了《關於使用五千萬美元貸款的協定》,《協定》規定,蘇聯政府同意給予中國政府總數為5000萬美元貸款,以向蘇聯購買工業品及裝置之用,年息3%,中國政府以茶葉、皮革、獸毛、錫、鋅、鎢、棉花、桐油、藥材和紅銅等償還。1938年7月1日,中蘇代表又商定年息3%的第二筆5000萬美元的貸款,分5年償還。1939年6月13日,中蘇代表再次商定年息與前兩次相同的第三筆1。5億美元的貸款,分10年償還。1940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總數為2億美元的兩筆貸款。'〔蘇〕安·葛羅米柯:《蘇聯對外政策史》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78頁。'
蘇聯除了以貸款的形式援助國民政府抗戰以外,還向中國提供大批軍用物資。據國民政府方面的統計,在1937年到1941年中國抗戰的5年裡,中國向蘇聯購買了各種飛機997架,坦克82輛,火炮1000餘門,機槍50000餘挺,汽車1000餘輛。
蘇聯除了以軍用物資援助中國以外,還派出一批軍事顧問和軍事專家,幫助中國軍隊的訓練,並且直接派遣空軍志願隊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先後來華參戰的蘇聯空軍志願隊人員有2000多人,他們參加了保衛南京、武漢、南昌、重慶、成都、蘭州等城市的空戰,還多次出動轟炸機轟炸日軍的機場、車站、港口、倉庫、艦船等軍事目標。據統計,蘇聯志願隊在華期間共參加了20多次重大戰役,僅1938年即擊落日軍飛機100餘架,炸沉日本艦船70餘艘。在作戰中,蘇聯空軍志願隊人員有200多人在中國犧牲。
蘇聯援助中國抗戰,主要直接援助了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幾乎沒有直接援助。如果敵後戰場也能得到蘇聯的援助,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局面將會大為改觀。
四、美、英、法等國對中國抗戰的援助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初,美國政府採取了所謂“中立”的立場和“不干涉”政策,不僅對中國的抗戰沒有提供必要的援助,相反,在客觀上鼓勵了日本的侵略。日本佔領南京以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才逐漸發生變化。
1938年,國民政府派胡適使美,經過反覆交涉,中美兩國訂立了桐油貸款協定,獲得美國2500萬美元貸款的援助。此後,又先後達成滇錫貸款(2000萬美元)、鎢砂借款(2500萬美元)、金屬借款(5000萬美元)、平衡資金借款(5000萬美元)等援助款項。但這些借款,只採取商業交易形式,不能在美國直接購買軍火。
1940年底,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談話,承認中、美、英三國的命運有密切聯絡,表示美國願意承擔這些國家乓工廠的責任,這才打通了中國直接在美國購買軍火的渠道。然而,中國自廣州夫守以後,海上國際交通大部斷絕,單純依靠滇緬公路運輸不敷需要,購得軍火也只能少量運入,美國方面也常以運輸問題為藉口拖延供貨時間,因而中國實際得到的軍火與需要的距離仍然很大。
英、法等國對中國抗戰的援助較蘇、美等國少,戰爭開始時,由於英、法對日採取妥協政策,因而對國民政府要求在對日問題上進行軍事合作的事宜始終未予積極響應。中國為維護滇緬、滇越、桂越國際交通線的暢通,曾與英、法兩國政府多次洽商軍事合作問題,也未取得一致認識。1938年底,在美國給中國第一筆貸款後,英國先後給中國商業信用貸款及外匯平準基金等貸款共約1000餘萬英鎊。法國亦給中國貸款1。8億法郎。
第三編 舉國奮戰(1937。7—1938。10)
第十九章 中國抗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改革
第一節 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建設
敵後抗日根據地多為經濟貧困地區,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能夠長期堅持極端艱苦的敵後抗戰並使自己日益發展壯大,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了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新民主主義的各項政策,從而真正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了廣泛深入的人民戰爭。
一、敵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