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華北地方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
一、山西新軍的建立和發展
“七·七”事變前,中國共產黨力爭取山西實力派閻錫山共同抗日,做了許多統戰工作。閻錫山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表現出有利於抗日的進步傾向。
1936年9月,派人到北平邀請共產黨員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晉大業”。
中共中央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決定組成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由薄一波任書記,主要任務是開展抗日救亡的群眾運動,進行上層統一戰線工作。同時,決定成立領導秘密工作的山西臨時工作委員會,由張友清負責。
1936年10月下旬,薄一波等人到山西,與閻錫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關係。首先,接辦和改組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接著,透過犧盟會及軍政訓練委員會,掌握了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及軍士訓練班等13個訓練團的政治領導和組訓工作。在“七·七”事變前8個月的時間裡,訓練了2萬多名知識青年,為以後擴大牲盟會的組織,組建山西新軍和建立抗日政權準備了大批骨幹。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共北方局由天津遷到太原,加強了中共山西黨的工作。北方局書記劉少奇向薄一波等傳達了洛川會議精神,要求他們不放鬆一刻工夫和機會,用極大的力量發展抗日的群眾運動。
日軍在佔領平津後,很快侵入山西。閻錫山為應付危局,急於擴充實力。
薄一波審時度勢,建議組建一支新軍,得到閻的同意。北方局對這一工作極為關注,指示今後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在掌握武裝上。從此,山西省公開工委的工作重點轉到了組建和發展新軍上來。
1937年8月1日,以原來的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和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8、第9團各一部組成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總隊(相當於團),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各級軍事幹部由閻錫山委派舊軍官充任,政治幹部絕大部分由“犧盟會”派共產黨員擔任。決死隊在成立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迅速發展為4個總隊。到1938年初由原來的4個總隊擴建為4個縱隊(相當於旅)。第1縱隊,由魯應麟(舊軍官)任縱隊長,薄一波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第2、第3總隊;第2縱隊,由陳慶華(舊軍官)任縱隊長,張文昂任政治委員,下轄第4、第5、第6總隊;第3縱隊,由陳光鬥(舊軍官)任縱隊長,戎子和任政治委員,下轄第7、第8、第9總隊;第4縱隊。由梁浩(舊軍官)任縱隊長,雷任民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1、第12、第13總隊。
由犧盟會組織起來的新軍部隊還有政衛隊和4個支隊。1938年秋,政衛隊擴大為旅級單位,張韶芳任代司令兼政治主任,下轄10個支隊(營)。
1939年春,政衛隊改為政衛旅。與此同時,中共地方黨及犧盟會先後在晉西南地區組織起若干支自衛隊和游擊隊。1938年秋,將這些自衛隊和游擊隊統一整編為政治保衛第1、第2、第3支隊。是年冬,又將活動於晉南地區的縣自衛隊改編為政治保衛隊第4支隊。
此外,在“九·一八”六週年之際,中共太原市委恢復了總工會,成立了山西工人武裝自衛隊(相當於團),簡稱工衛隊,由郭挺一任隊長,侯俊巖任政治主任。
在犧盟會各項工作迅猛開展的同時,第2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也迅即組成。
1937年9月,周恩來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達太原後,與閻錫山等多次會談,商定在第2戰區行營直接指揮下,成立有共產黨、八路軍代表參加領導的戰地總動員委員會。9月20日,第2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在太原成立。國民黨愛國將領續範亭任主任,中共代表程子華任人民武裝部長,南漢宦任組織部長。動委會成立後,活動於晉北及察哈爾、綏遠全省,積極配合八路軍、犧盟會動員群眾,組織人民自衛軍,開展游擊戰爭。
1937年11月,首先以太原、清源、交城、文水和汾陽等縣游擊隊合編為抗日遊擊第1路縱隊,程子華兼任縱隊司令,下轄第1、第2、第3、第4、第5支隊。到1938年3月,動委會先後共組建了25個基幹支隊。8月,第4支隊隨第120師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其餘部隊整編為晉西北保安第2區隊,續範亭任司令員。到1939年夏,保安第2區隊又統一整編為陸軍暫編第1師,由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