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盧武鉉但有70%反對彈劾的數字也可以一目瞭然。有一點筆者在這裡覺得需要解釋一下,看國內媒體報道,認為國會以193:2透過彈劾,說明盧在國會支持者幾乎等於零。其實這是誤解,韓國會總共有273個議員,當天參加投票的只有195個人,其餘的議員有開放的我們黨42名議員抗議彈劾沒投票,還有一些反對黨的議員並不贊成自己黨提出的彈劾,但又不願或不敢違背本黨主席(他們叫代表)的旨意,就採取缺席變相棄權的方式。但這193人已經超過了國會議員總數的2/3,所以彈劾有效。
市面平靜。彈劾案透過的當天,也就是12日,確實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震盪:股指下降了2。4%,韓元對美元的匯率下降不少。但在度過了13、14週末兩天後,15日股市匯市就出現了反彈,這兩天基本回復到正常價位。市面平靜,學校照常上課、政府公務員上班如常,公司職員出差無誤,晚上歌舞廳、夜總會依然歌舞昇平,百貨店的銷售額也沒有任何下降的跡象。就是燭光集會也遵守治安規定不在大街上進行。當然這在較大程度上是代總統高建實行了一系列穩定政局的措施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出,韓國經歷了十幾年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以來,國民的公民意識已經較為成熟,遇事較為理性,心態不再像上世紀80年代518時期的一代國民那樣狂燥。我的韓國學生對我說,韓國近些年的集體行動多呢,工人罷工、農民反對FTA,我們已經習慣了。如果我們都那樣緊張,生活還要不要過呀——
韓國國民對重大政治變局的反應(2)——
政爭不息。但是市面平靜不意味著政爭已經平息,朝野政黨的鬥爭從街頭、國會轉移到了各媒體:電視、報刊、網際網路和對源出多門的民調的操控和解讀上。這一切都是為了4月15日舉行的議會選戰。“415”已經成了韓國各政黨的咒語。
***************
*第三部分
***************
中國是韓國最大出口國。據韓國的統計數字,1992年中韓建交時,兩國貿易額只有53億美元,12年來,兩國外貿額年均以25%的速度遞增,去年更是增長了47%。2003年,中韓兩國貿易額為580億美元,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357億美元,中國取代了美國(342億美元)成為韓國最大商品出口國。 ——
思索南北韓統一與臺灣海峽兩岸統一——
2004年3月20日週六晴
今天是臺灣大選投票日,我身在海外,無時不關心臺海兩岸的局勢。我深知,即使泛藍軍獲勝也未必兩岸就安定,但心底就認為畢竟他們旗幟上的中國因素總多一點,至少還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吧。來韓國半年多,感覺到這裡的年輕人比老年人盼望南北韓統一的願望更強烈。老年人很多經歷過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也許戰爭的創傷還沒完全癒合。他們中間主張“反北反金(正日)反核親美的人比較多。相反年輕一代主張南北和解“陽光政策”的人多,盼望祖國統一的訴求強烈,反美反日情緒很重。這點與臺灣似乎正好相反。臺灣中老年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遠高於年輕一代。不管怎麼說,我衷心為臺海兩岸和平祈禱,讓戰爭的烏雲儘快散去。回想起四年前,兒子只有12歲,我們父子倆一起在家一邊看著鳳凰衛視直播臺灣大選現場,一邊緊盯網際網路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每隔十分鐘報告的一次投票進展。既緊張又有趣。今天兒子只好自己在家觀察選情了。
前天約好,我教的“中韓交流”那門課幾個學生要來家聚餐。因為她們的課代表上個學期到過我在華順的家,領略過本老師做的“中國餐”。經她一鼓譟,這個班的同學前天表達了這個意圖,我當即表示歡迎。昨天透過寫英語條子給房東兒子,向房東借了一張桌子,幾個盤子,還有碗筷。今天一大早上南光州農貿市場採購蔬菜水果,上午再去超市買雞肉、豬肉、啤酒、可樂。然後開始切菜備料。下午五點半她們來,一共6個客人。
飯後那個軍人學生還把餘下的菜打包帶回家——
談韓國**,沒理由“一百步笑五十步”——
2004年3月22日週一晴
一到辦公室開啟網際網路登入新浪網站的新聞頻道,發現《瞭望東方週刊》已經將我上週寫的“政商勾結——韓國社會的政治毒瘤”發出來了。這次作為主打文章放在封面,所以能直接開啟看到全文。上次那篇只能看到目錄。我欣喜地發現,在本文章後面,有六篇網友們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