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風的轀(wēn,溫)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籤。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這些事都記載在《李斯列傳》中,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裡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醃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釋出治喪的公告。皇太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始皇當初剛剛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酈山,到統一天下後,從全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徒役,鑿地三重泉水那麼深,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定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得滿滿的。命令工匠製造由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估計很久不會熄滅。二世說:“先帝后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不合適。”就命令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畢,有人說是工匠製造了機械,墓中所藏寶物他們都知道,寶物多而貴重,這就難免會洩露出去。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就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門放下來,工匠們全部被封閉在裡邊,沒有一個再出來的。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二世二十一歲,趙高擔任郎中令,執掌朝廷大權。二世下詔,增加始皇祠廟裡用來祭祀的牲畜數量,增加山川各種祭祀的禮儀。命令大臣們討論推尊始皇廟號的事。大臣們都叩頭說:“古時候天子的祖廟為七廟,祭祀七代祖宗,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如今始皇廟是至高無上的,即使是萬世以後也不能毀除,天下人都要貢獻祭品賦稅,增加祭祀用的牲畜,禮儀完全具備,不能有比這個再高的。先王廟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陽。天子按禮儀應當單獨捧著經多次釀製而且質醇的酎(zhoù,紂)酒祭祀始皇廟。從襄公以下的廟都毀除。所建共七廟。大臣們都依禮進獻祭祀,推尊始皇廟為皇帝始祖廟。皇帝仍自稱為‘朕’。”
二世跟趙高商議說:“我年紀輕,剛登位,百姓還不順從。先帝巡視各郡縣,以顯示他的強有力,威勢震服海內。現在我安然住在皇宮不出巡遊,就讓人看著我無能,沒有辦法統治天下。”春天,二世東行巡視郡縣,李斯跟隨著。到達碣石山,沿海南行到達會稽,在始皇所立的石碑上都刻上字,碑石旁都增刻上隨從的大臣的名字,以使先帝的功業盛德更加明顯。
皇帝說:“金石碑刻全是始皇帝建造的。現在我承襲了皇帝名號,可是金石碑刻上不稱始皇帝,以後年代久遠了,就好像是後代子孫建造的,以致不能稱揚始皇帝的功業和盛德。”丞相臣李斯、臣馮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冒死罪進言說:“我們請求把詔書全刻在石碑上,這樣就明白了。為臣冒死罪請求。”制書批覆說:“可以。”
接著到了遼東,然後返回。
這時候秦二世就按照趙高的建議,申明法令。他暗中與趙高謀劃說:“大臣們都不服從,官吏還很有力,還有各位皇子一定要跟我爭權,對這些我該怎麼辦呢?”趙高說:“這些話我本來就想說卻沒敢說。先帝在位時的大臣,都是接連多少代有名望的貴人,建功立業,世代相傳,已經很久了。如今為臣趙高生來卑賤,幸蒙陛下抬舉,讓我身居高位,管理宮廷事務。大臣們並不滿意,只在表面上服從,實際上心裡不服。現在皇上出巡,何不借此機會查辦郡縣守尉中的有罪者,把他們殺掉,這樣,在上可以使皇上的威嚴震天下,在下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滿意的人。現時不能師法文治而應取決於武力,希望陛下能順應時勢,切勿猶豫,那麼大臣們就來不及謀算了。英明的君主收集舉用那些被棄不用的人。讓卑賤的顯貴起來,讓貧窮的富裕起來,讓疏遠的變得親近,這樣就能上下團結國家安定了。”二世說:“好!”於是就誅殺大臣和皇子們,製造罪名連帶拘捕近侍小臣中郎、外郎、散郎,沒有一個得以免罪,六個皇子被殺死在杜縣。皇子將閭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