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伏連雖然損失一部分騎兵和埋伏宋軍計程車卒,但是他手下大軍戰力猶在。 魏軍騎兵率先趕到邯鄲城,並告知邯鄲守將,不得隨意開啟城門,並嚴守邯鄲城,等候婁伏連大軍抵達。 此時婁伏連並不敢加快行軍速度,他知道到彥之率軍緊隨其後,他不得不重視。 不過不久,斥候來報,“將軍,宋軍已經停止追擊,並放慢了行軍速度。” 婁伏連鬆了一口氣,“傳令大軍迅速向邯鄲後撤。” 魏軍加速向邯鄲後撤,但是婁伏連依舊不敢大意,依舊派出斥候打探宋軍訊息。 王順在接到到彥之的命令之後也放慢了速度,派出斥候打探魏軍以及邯鄲城的訊息。 宋軍斥候小心的向前探查,直到遇到了魏軍斥候。 “伍長,前方有魏軍斥候。” 宋軍伍長立刻下令戒備,並準備反擊,然而魏軍斥候也不戀戰,立刻後退。 宋軍伍長下令繼續前進,並沒有追擊魏軍斥候。 宋魏兩軍斥候在戰場上多有相遇,但是並沒有進行戰鬥,魏軍斥候極為謹慎。 當婁伏連得知訊息身後發現宋軍斥候也緊張起來,但是大軍長途行軍,已經到了極限,已經無法再快了,所以婁伏連下令,“傳令斥候擴大探查範圍,驅趕宋軍斥候,不得讓宋軍斥候接近大軍。” 很快,雙方斥候再次相遇,這次讓宋軍詫異的是,魏軍斥候居然主動發起進攻。 宋軍斥候不明情況,只能暫時後撤,並不與魏軍斥候交戰,魏軍斥候也不追擊後撤的宋軍斥候。 很快王順得到了訊息,副將率先道:“將軍,魏軍是否有什麼陰謀?” “應該不會,傳令斥候不必與魏軍斥候交戰,以探查為主。” “諾。” 宋軍斥候得到命令,並不與魏軍斥候交戰,只是遠遠的跟著,魏軍斥候見宋軍斥候這樣,也不去管,任由宋軍斥候跟隨。 雙方的斥候不近不遠的保持著距離,但是誰也不率先發動攻擊。 就這樣,魏軍順利進入邯鄲城。宋軍前鋒也抵達了邯鄲城外。 婁伏連進城後立刻準備抵禦宋軍攻城,開始將所有守城器械全部從武庫中拿出,以應對宋軍。 三日後,到彥之率大軍抵達城外,宋軍開始安營紮寨。 到彥之知道邯鄲和臨水不同,邯鄲城不僅城高池深,而且糧草充足,易守難攻。 到彥之並不想強攻邯鄲城,這樣會損失巨大。 於是到彥之向劉義隆請旨,向廣陽調撥猛火油。 等待的時間,宋軍開始打造攻城器械,然後利用投石車攻擊邯鄲城牆。 雖然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對於魏軍還是有一定震懾作用。 一連數日,邯鄲城外的宋軍只是用投石車向城內發射巨石,並沒有真正攻打邯鄲城。 婁伏連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邯鄲城堅固,但是依舊不敢小瞧宋軍。 就這樣,當初在臨水城外魏軍和城內的宋軍對峙,如今在邯鄲城正好反了過來,宋軍在城外,魏軍在城內。 不同的是,宋軍更加從容,魏軍也有些擔心。 畢竟,就算宋軍丟失臨水也不會失去什麼,如果邯鄲丟失,魏軍只能撤至易陽,這樣廣平郡就算失去一半了。 劉義隆收到到彥之的奏章,也做出決定,如今五原郡已經丟失,就算不能拿下全部廣平郡,也要拿下邯鄲城。 於是劉義隆命令軍械坊立刻運送大量猛火油和轟天雷前往邯鄲城外,並派出快馬,通知到彥之,儘量攻破邯鄲。 劉義隆並沒有要求到彥之一定要攻破邯鄲,他知道邯鄲前方戰事瞬息萬變,如果將領拘泥於聖旨那對於戰事極為不利,按照劉義隆的聖旨,如果有變,到彥之可以做出應對,不至於陷入被動。 劉義隆雖然對於軍隊掌控極嚴,但是對於將領指揮作戰從不干涉,他明白,只有在戰場之中的將領才更瞭解局勢,他從戰報得知的只不過是鳳毛麟角。 命令傳達,到彥之心中有了底,在大軍不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呀,他哪怕攻不下邯鄲都不算失敗。 於是他開始謀劃攻打邯鄲城。 邯鄲城歷史極為古老,邯鄲的城邑,肇起於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於邢,後遷都於殷的數百年間,邯鄲均為畿輔之地,古本《竹書紀年》中,就有商末殷紂王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 邯鄲之域在西周時屬於衛國,春秋時為晉地,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從此,邯鄲便成了趙氏的世襲領地。 戰國時,趙敬侯元年(前386年)將趙都自中牟遷徙到邯鄲,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歷經八代王侯,延續了158年的繁華。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秦軍破邯鄲,趙王遷降秦,邯鄲屬秦國,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滅趙國,次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邯鄲是邯鄲郡的首府。 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鄴城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鄲此時淪為一般的縣城,隸屬於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邯鄲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