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失利,損失了不少重甲兵,魏軍士氣比較低落,不過風向的改變,讓拓跋伏羅有了辦法,同樣,也不用再懼怕宋軍那種毒煙了。
不過士氣低落確實是一個問題,其實宋軍這次損失也不小,至少魏軍重甲兵中也有錘兵,只不過們不以錘作為主武器罷了。
魏軍的錘兵也給宋軍造成很大的麻煩,至少不少宋軍重甲兵的傷勢嚴重,已經沒有了治療的可能了。
畢竟再古代,內傷最不好治,同時錘兵的攻擊對內臟造成立刻傷害太大,一旦傷害到要害,幾乎只有等死一條路了。
宋軍也沒有辦法,只能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好在宋國會給士卒家人提供一筆撫卹,這也是宋國士卒精銳的原因之一。
這次,魏國對投石車等攻城器械保護的極為嚴格,不僅巨狼騎軍和虎紋鐵騎一同護衛攻城器械。
至於右衛的騎兵,則留在大營,以防宋軍偷襲。
拓跋伏羅知道,和宋軍交戰,有時候不能以常理推測,尤其檀道濟這樣的名將,更是要小心謹慎,他可不好對付。
這次攻城,魏軍準備很充分,不僅配備大量投石車和床弩,甚至利用重甲兵為前部,打算一鼓作氣佔據優勢,但是卻沒有任何效果,依舊沒能攻破城牆。
接下來,該如何,是繼續攻城還是改變策略包圍襄國,拓跋伏羅拿不定主意。
不過城內大軍雖然多,但是後方也並不是很空虛,繞過襄國城更不現實,也不可能,否則就是自斷後路。
拓跋伏羅最終只能下令,明日再攻襄國城。
這次的輜重當中,魏軍運來了不少石灰罐,足以讓宋軍頭疼。
然而,當夜,黑風軍和神箭軍休整完畢離開了襄國城,再度向柏人城方向而去,準備突襲魏軍。
這一切,拓跋伏羅並不知曉,而魏軍的巨狼騎軍也趁夜離開襄國,向著襄國城以南前進。
雙方精銳盡出,都想給對方致命一擊。
不過魏國以鮮卑為主,兵法運用上和宋軍還有差距,雖然魏軍騎兵精銳,但是宋軍騎兵更加精銳。
這也是當初劉義隆為何要拿下涼州的原因,有了涼州馬場,宋國可以建立騎兵,後來又有了高車人帶來了牧馬技術,如今的涼州馬場可以為宋軍提供足夠的戰馬,甚至不比魏軍差。
還有就是當初劉義隆建立的精銳騎兵,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早就已經無比精銳。
而魏國雖然也有馬場,但是隻能在六鎮以南,好在距離平城不遠,失去兩鎮還不至於波及馬場。
六鎮是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如今,沃野和懷朔兩鎮已經被宋軍佔據,並已經廢棄。
剩餘四鎮還有八萬大軍,不僅守住魏國北方,還包括一個大型牧場。
所謂牧場,宋魏兩國一樣,不僅僅養馬,還有牛羊,而魏國的牛羊不同,大多是提供牛奶肉類等食物,而宋國以黃牛為主,主要為北方各州郡提供耕牛,羊則是提供肉類的。
而這個時代,吃的肉主要是羊肉,尤其漢人,牛是重要資源,可用於農耕,而豬這個時候和後代並不一樣。
這個時候的豬都是黑豬,不僅飼養成本高,皮厚毛硬,脾氣暴躁,而且這個時候豬沒有經過閹割,有很重的腥臊味,並且這個時代炒菜烹飪技術並不成熟,主要還是以蒸煮和烘烤為主,炒則是在宋朝才開始流行。
不過現在的宋國,由於劉義隆推廣,鐵鍋的改進,以及一些調料的應用,炒菜已經開始流行。
其實這也是劉義隆不習慣沒有炒菜的日子,雖然材料和調料沒有後世那樣豐富,不過好歹比蒸煮、烘烤多了一個選擇。
至於閹割豬,劉義隆不是沒想過,但是很難實現,畢竟技術不成熟,而且則不是後世的白豬。
所以,哪怕在長安,皇宮的肉類也是羊肉,至於牛肉,那是不可能的,那是重要的資源。
魏國則大差不差,只不過魏國出身遊牧民族,對牛不那麼重視,直到拓跋燾推行漢化才好一些,不過相對來說,魏國人還是能夠吃到牛肉的,至少貴族是可以的。
就像拓跋伏羅,他就比較:()劉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