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轉身將身後兩人往楊二身前引薦道:“殿下,這就是鄭家家主鄭鳳熾及其子鄭旭,上前見過晉王千歲。”
“小民拜見晉王千歲。”二人忙上前下跪說道。
“快快請起,有勞鄭家主跑這一趟。想本王之意裴公已經告知家主及鄭公子,本王創業初始不知可願助我。”楊二客氣了一番,算是給了那鄭家父子好大一個面子。
“王爺,我鄭家時代行商,也有子弟以功名出仕,但受限於出生,往往不得意。今蒙王爺慧眼高看我等,不以我鄭家商戶出生為賤,我河東鄭家一族願盡捐身家以報王爺之恩。”鄭家父子說罷納頭再拜。
楊二忙親手將鄭鳳熾扶起,順勢說道:“來來來,坐下講話。”手勢一揮,示意二裴也在一旁坐下。賬外護衛親兵忙將茶水送了上來。
“鄭公,既願助我,我封鄭公為我晉王府別駕,令公子鄭旭年少,先為我府中從事,皆受我主簿官裴蘊節制。”說到這裡,裴蘊起身與二鄭見禮。
“鄭公,本王知你為商多年,由此前往中州洛陽可有商道?”楊二招呼眾人喝茶,同時很隨意的問了一句。
“稟告王爺,由河東之地往南方之商道有兩條官道,分別是東出太行入冀州在南行。一是出潼關走司隸入洛陽。此兩條官道艱險不說且甚是長遠。其他行商之人我不管,我鄭家商隊每次皆穿越中條山小道直入中州。雖道路艱險但可省時一月以上,時間也是成本啊!為商者不得不算。”鄭鳳熾放下茶碗,款款答道。
“哦?那中條山中原已有商道?”楊二和裴蘊此時心中都不覺一震。如果有商道的話,那簡直是天助我也!我要做的就是將其簡單拓寬,拓直那要容易得多。楊二和裴蘊相視而笑。
“有卻是有,不過多有商人不願行走,其道頗為荒撫,險窄不平。尤其是那山中道路多有尖石,極易傷及馬蹄,頗損馬力、且道路兩旁多有峭壁懸崖,稍有不慎人馬皆跌死矣!每次我鄭家商隊出入此道皆有家中三代老僕親自帶領,多停慢走才可無事。那山的那頭即是平陸縣,我鄭家有專設驛館可作修整,每次必修整三日方才渡河去那中州之地。雖省下不少時日,但極為艱辛。”鄭鳳熾緩緩說道。
“那山中道旁,我鄭家亦設有幾處驛站,專為我鄭家商隊歇息所用。說是我鄭家商道亦無不可。”鄭旭補充說道。
楊二聽了鄭家父子之言後,站起身來在案几後來回踱了幾步,正色的說道:“鄭公此來助我,可專一負責我府商務,持我晉王府手令行商全國,我意將此處所產解池精鹽行銷全國。這山中鄭家商道必為我所用。”
此言一出,鄭家父子忙起身施禮,道:“我鄭家願為晉王殿下驅使,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好!”楊二此時很是振奮,“裴主簿,即可派人隨鄭家老僕勘測商道,那處修橋、那處建館、那處挖洞、棧道能否通行大隊等都要給畫出山形圖本,清清楚楚。”
“主公放心,此事重大,下官當親自去辦。”裴蘊起身大聲說道。
隨後,楊二就鄭家其他各州府商路、店鋪、糧食、生絲等生意做了番問詢,鄭家父子一一做了回答。楊二對鄭家行商渠道和實力有了進一步瞭解,正如老裴頭所說,鄭家能在這個時代將商業作的如此之大,算得上大隋首富了。楊二對鄭家的投靠甚是滿意。以商為優則仕的轉型,對鄭家來說真可謂光宗耀祖了,家中後人能出仕作官光耀門楣,萬金可換,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
此時的鹽場在勞模劉炫的管理下,鹽場的成鹽已經達到10萬斤了,好在雨季尚未到來,不過也快了,最多再有一個月,這儲存在地窩子裡的鹽必須儘快售賣到各地。鄭家的渠道將全力配合,大大緩解了囤鹽壓力,鹽場也要作好迎接雨季的到來了。
朝中的事情不知進展的怎樣呢?
將鹽場出產的精細白鹽銷售渠道和職業經理人一事處理完了,楊二眼望著長安的方向思慮了起來。這個年代資訊溝通不暢真是最不習慣之處,還有,有必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資訊化團隊了。這個天下可不是僅僅只有京師那邊的一點破事兒,河北、山東、陳朝、突厥、西域等等這些地方都有什麼事情發生,對自己就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如果在京師還能從朝堂上聽得一些,現在可是什麼都不知道啊!要構建這麼個覆蓋廣泛的資訊情報網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是某些情報送到手上已經是1個月甚至是2個月前的事情了,但至少自己知道那遠方之地發生了什麼。至於即時性先不作考慮了。我得找出個人來專職負責這塊,找誰呢?按理說,那徐茂公智計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