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6部分

頌秦始皇、歌頌本朝太祖,認為這都是萬世之君。並希望萬曆能向他們學習。如何學習呢?張四維提出了四條,振綱紀、重詔令、省議論、核名實。希望萬曆能增進君主的權威,勿將威柄授予近臣。而對於大臣,他希望能將喊了十幾年的‘以威福還主上’,從虛無的口號確切落實。簡而言之。就是一切的詔令要實現,一切的政策要貫徹,一切的議論要控制,由皇帝實行獨裁!

看到首輔大人終於入彀,萬曆開心極了,立刻批示道:‘朕於天下事不可盡知,嘗預諮訪,若各項事體不與聞,設內閣、五府、六部何為?’言外之意是,你們從今往後,只給朕當好參謀、辦事員,拿主意的事兒,就交給朕了。而且還是一副我不想如此,是你們首輔大人非逼我這樣的,算是把張四維坑到姥姥家了。

這件事兒看起來很簡單,萬曆耍了個計謀,把張四維繞了進去,首輔大人背黑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張四維雖然看上去窩囊,但那是在官場上伏低做小十幾年養成的氣質,一時半會兒還改不過來。但越是他這種人,城府心機就越深,萬曆那點花花腸子,他一清二楚,之所以心甘情願當這個靶子,是在將計就計……

雖然當上了首輔,但張四維的處境十分尷尬,這從他在內閣的話語權,就可見一斑了。

沈默去後,內閣暫時沒有補人,張四維之外,還有次輔陸樹聲,閣員魏學增、諸大綬、唐汝楫、呂調陽五人。這裡面,諸、唐、魏都是沈默的死黨,陸樹聲素來看他不順眼,自然跟他尿不到一壺裡。呂調陽是個誰都不得罪的老好人,不會跟自己對著幹,也不會幫著幹別人。

掐指一算,他這個首輔大人竟然是孤家寡人,沒有一個支持者。這在從前不算什麼,嚴嵩、徐階、高拱的年代,閣員再多,也都是首輔一個人說了算,就連次輔都是陪襯。然而沈默那個殺千刀的,卻硬生生‘自廢武功’,規定內閣不能統一意見時,採取投票制,少數服從多數。對於沈默來說,自然不是問題,可就坑死他張閣老了。

這就是為什麼張四維當上首輔幾個月,未曾有什麼主張,更談不上建樹的原因,就連上次內閣大臣聯名上書,他雖然一百個不願意,卻依然同意,並在上面署名。不是他天生軟蛋,而是不想自取其辱罷了。

強勢的前任一旦確定制度,繼任者很難打破,除非他比前任還強勢,張四維沒那個能耐,只能想別的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往內閣裡安插自己人,但不幸的是,內閣大學士需要經過廷推,他能掌握的票數,只有區區兩成不到,所以提議廷推,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

要想獨攬大權,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這些見鬼的制度全都推翻,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萬曆皇帝。張四維擁護皇帝實行獨裁,但作為萬曆的老師,他很清楚自己的學生,是個什麼樣的貨色——都說萬曆皇帝極類世廟,張四維卻嗤之以鼻,在他看來,萬曆與嘉靖只是形似而已,他真正像的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小聰明綽綽有餘,大智慧半點欠奉。

而且他還懶惰沒長性,眼高手低,根本無法負擔起治國安邦的使命。所以皇帝把權柄收回去,新鮮不了幾天,就會把繁重的國務推出來。權柄最終還是會落到自己手裡,那才是自己一展抱負的時候呢。

當然,謀劃是要付出代價的,謀劃越深,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這道奏疏一上,張四維便有了被罵成豬頭三的覺悟,他準備忍辱負重、人人笑罵,等一朝翻身再算總賬,但他還是低估了大臣們怒火……從沈默失蹤以後,直到萬曆下疏訓誡,宣佈京察、裁撤冗官以來,京城裡人心惶惶,百官人人自危,整個官場已經變成了一點就爆的火藥罐子。現在終於找到了靶子,百官們還不把怨氣全都發洩到他身上?

在邸報上看到這篇的當天,各衙門裡便炸了鍋,官員們義憤填膺,把他這個首輔說成是臥底、間諜、叛徒,皇帝的狗腿子,只會阿諛奉承,不敢犯言直諫,毫無宰輔大臣之器!自然而然的,伴隨他多年的雅號,‘伴食中書’又要被拿出來嘲諷一番,還被刻薄的官員升級為‘萬歲宰相’。

當然沒人敢當面罵他什麼,不是因為他是首相,而是張四維佔著‘為臣之道’。魏學增滿肚子邪火想要朝他開炮,被他一句‘我這是以威福還主上,你準備哪般?’就堵回去了。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比如一起對抗皇帝,但誰也不敢挑明瞭說,豈不成亂臣賊子了?

張四維也不去打聽官員們背後說自己什麼,只要他們不當著自己的面說就可以了。

但是官員們當面說他的日子,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