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做做聽眾,便聽便思考,何樂而不為呢?
“任何想要改變既得利益群體的舉措,都會受到很大的阻力。比如說曾經幾度被熱議的‘膠萊河海道’,明明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且不像海運那樣,沒法給沿途帶來利益。它不僅可以解決漕運問題,還能直接給膠萊河一代,帶來很大好處,所以山東的官員和士紳也有興趣接納它,但這些推動力量,還是比不了不願改變的力量大,所以一直沒有成功。”
“而且也不全是貪慾作祟,還有很多堂堂正正的理由。”徐渭接著道:“比如放棄漕河意味著黃河肆虐會更甚,這會給中下游的百姓,帶來年復一年的災難。這點不解決,當地百姓和有良知的地方官們,便絕不會答應的。”
“牽扯到這多人,這麼複雜的關係,漕運還是海運,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選擇打破現有格局,還是維持穩定的問題了。”見沈默露出思索的表情,徐渭深受鼓舞道:“嘿嘿,那些地方得利的家族和朝廷上下獲益的官員,不會坐視現有格局被打破的……當然,變也不是不可以,但得照顧好方方面面,讓至少大多數人的利益不受損,還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不然他們一定會全力阻撓,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
“拙言,我一直有句話想對你說,”見沈默點頭,徐渭一字一句道:“我知道你有伊尹之志,但治國之道,首要穩重務實,力求平衡,不然就叫亂國,於國無利、害人害己。所以蕭何、宋璟、富弼這些人,才會被稱為賢相;而桑弘羊、王莽、王安石這些人,卻被稱為亂國。”
沈默聞言朝徐渭深施一禮道:“多謝文長教誨,默必終生不忘。”
“嗨,你跟我來這套……”徐渭笑道:“其實這些本不用我說,但我見你深陷其中,壓力太大了,怕你走火入魔,這才給你潑點冷水的。”
“這冷水潑的好啊,”沈默笑道:“以後要經常潑才行。”
“哈哈哈……”徐渭再也正經不起來,笑得花枝亂顫道:“如你所願。”
“說正經的,”等徐渭笑夠了,沈默搓搓手道:“那個膠萊河海道到底是個什麼,我確實孤陋寡聞了。”
“那是因為你太年輕了。”徐渭笑道:“我比你大這一輪,可不是光長鬍子了,那就是見識比你多啊。”
“好好,你厲害,行了吧,”沈默知道這位老兄是順毛驢,你得哄著他才行:“求你指點迷津吧。”
“唔。”徐渭裝模作樣道:“也就是十幾年前,那時候你還小……那一年黃河在徐州附近決口,運道淤阻五十里,漕運完全停滯。朝中便有大臣提議,要求重開膠萊海運,當時朝野反響劇烈,都已經勘測論證過,山東都召集起十幾萬民夫來了。最後卻因為‘估費浩繁’而國庫空虛,加上當政的夏貴溪因循守舊、不願進行這種大工程,明裡暗中進行阻難,最後還是被迫作罷。”
“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沈默追問道。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徐渭老臉一紅道:“當時我也不大,不太關注這個,只是聽說,是想利用膠河水道,來溝通膠州灣至萊州灣的海路,縮短由江南到北京的海上運道,避開放洋遠航繞道成山角之險,從而減輕京杭運河的負擔,甚至取而代之。”說著給自己爭臉道:“不過我確定的是,這條水道其實元代就開鑿過,國朝也幾次開工,最近的一次,是嘉靖十九年,據說當時船都通航了,卻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我從沒在工部的文件中見過?”為了瞭解大明的真實情況,沈默有個看資料的好習慣,只要六部更公開的文件,他都借來閱讀過,卻對這條河道沒什麼影響。
“我也說不清楚,”徐渭訕訕道,說著突然一拍腦袋道:“不過有個人,肯定可以說清楚。”
“什麼人?”沈默問道。
“昔年在杭州讀書時,我有一同庚好友,”徐渭道:“最喜歡鑽研水利之道,其造詣不亞於前朝之酈道元。”
“這麼厲害?”沈默饒有興趣道:“他現在何方?可否請來一敘?”
“當官不自由啊,哪能說來就來。”徐渭搖頭道:“雖然是南京的官兒,再清閒也不行……”說著嘿嘿一笑道:“不過你好像還有個‘舉薦賢能’的差事,這就不成問題了,到杭州以後,可以用欽差的名義把他招來,到時候想知道什麼都行。”
“嗯。”沈默點頭笑笑道:“我就是去一趟也無妨。”
第七二六章 夢想、現實(中)
也許是被徐渭的一番長談打動,也許是寬廣的大海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