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哀嘆聲遍佈滿朝,令眾臣沒有想到的是那董卓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道:“你也只適合彈彈琴、練練字、寫寫賦,遠不及你師父胡光呀。”
蔡邕默然一會兒後道:“臣早就是一把老骨頭了,只適合做這些,還請聖上和董相允許老臣乞骸骨!”
董卓聽他這話後,望了一眼皇帝,皇帝立馬誠惶誠恐地低下了頭,他笑道:“現在國家有難,如果人人都像蔡大人這樣,恐怕皇帝這龍椅也不用坐了,本相說得對不對呀?”
皇帝連忙說是。蔡邕自思董卓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告老還鄉的,只得繼續低頭不語。
董卓又來到王允面前,之前在他大婚之日,貂蟬無故消失,後來他從呂布那裡得知好像被馬伕所劫時,他險些一刀宰了王允。
王允倒是十分淡然,他不但沒有求饒,而且還但求一死。
在眾臣的勸說下,礙於王允在朝中的威望,董卓雖然暫時饒了王允的老命,但是他可沒打算就這麼算了。
“王司徒,作為我大漢的肱骨之臣,你是不是應該說點什麼?”董卓話雖溫和,但是雙眼中卻是充滿了殺氣。
王允不慌不忙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董相重兵在握,這些應該不用我們說吧。”
董卓湊到王允面前,輕聲道:“你莫不是想在本相出兵之際給那幫反賊做內應吧?”
王允一驚,滿身冷汗。
而那董卓說完這話後又仰天大笑道:“也罷,指望你們,本相早就去見了閻王了!來人呢,傳本相將領,命李催、郭汜帶兵回洛陽,奉先佈防守八關、韓遂繼續呆在榆中,隨時聽本相的號令。”
命令既下,董卓又暗中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派重兵監視眾臣的一舉一動,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他可不願後院失火。
時議郎鄭泰直接站出來反對董卓出兵抗擊諸侯兵,董卓對他根本無視。
鄭泰氣憤,遂聯合荀攸、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一起刺殺董卓。但是由於董卓對眾臣的監控十分嚴格,以至於他們還沒行動就被董卓發覺,一干人等全部入獄,何顒憂懼自殺,荀攸則是言語飲食自若,董卓見到這種情況竟然免了荀攸之罪。荀攸請去任城當官,董卓不允。後來荀攸以蜀漢險固,人民殷盛,求為蜀郡太守,但是由於路太難走,他也只得在荊州居住。
有了鄭泰、荀攸等人起事的前車之鑑,王允對於暗中刺殺董卓之事更加謹慎,他每日如坐針氈一般等待一個天賜的良機。
卻說李催、郭汜等人領兵回到洛陽之後,一直空喊著反董口號的馬騰終於領兵從鎮原出發,經隴縣、北原、盧氏到達黽池與馬伕會合。
見到馬伕後,馬騰就質問馬伕如何在突然之間募得如此多裝備精良計程車兵。
馬伕只說是尹奉回家葬父之後,依靠他們幾人在天水一代的威望,打著侯爺的旗號招募所得。
馬騰雖然對此事疑心甚重,但是現在大敵當前,龐德又鎮守在武威,他也不好直接和馬伕撕破了臉皮。
屯守在酸棗的曹操見諸侯兵太過分散,遂聯合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等人建議眾諸侯共同屯守酸棗。
此時屯守在河內的袁紹接到這訊息後,聚集王匡和張楊商量道:“酸棗乃豫州、兗州、冀州三州交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群雄兵力太過分散,不如合到一處,專心迎戰!”
王匡立即贊成道:“本初兄四世三公,你若號令群雄,他們必當遵從。”
張楊亦道:“諸軍統一發號施令方能和董賊大軍一決高下,現在那曹阿瞞既然率先提出這建議,您可率先響應,領兵前往,如此一來,其他群雄亦會接踵而至。”
取得他們倆的同意之後,袁紹立即前往大軍前往酸棗,果不其然,群雄見袁紹先到酸棗,莫不爭先恐後趕往此地。
身在黽池的馬騰見到這種情形之後,聚集馬伕、尹奉、趙昂等人商量道:“眾諸侯俱往酸棗,諸位有何看法?”
馬伕道:“現在群雄俱往酸棗,如若唯我西涼軍不去的話,恐怕會被諸侯軍孤立,如此則危險矣。”
尹奉則是不以為然:“諸侯軍現在只是一盤散沙而已,即使聚在一起也是面和心不合。”
對於尹奉所說的這一點,馬伕又何嘗不知,只不過事已至此,他必須要取得利益最大化。
如果西涼軍單幹,對於他來說,很難翻出什麼大的浪花出來,相反,如果假借諸侯之勢,趁機樹立威望,壯大自己,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