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京。
樞密院內,大唐樞密院、兵部、五軍都督府、三衙,北衙十軍、南衙十六衛,海軍四艦隊,各部數十名將帥全部在座。
名將彙集,將星閃爍。
上首一排,卻都是身著紫袍的文臣。
內閣首相張超坐在最中間,左邊是翰林院長馬周,右邊是議會貴族院長魏徵。然後兩邊依次是內閣、翰林院以及御史臺、議會六位參議員等。
皇帝沒有來。
張超目光掃過一眾將帥,大家都很肅靜。
軍隊改革是自上而下,諸軍衛將帥們先擬定,然後是下面的各級軍官,再是士官,然後是各軍衛的駐防地,整個框架組建完,才開始裁汰老兵,徵召新兵。
臨近年關,天越來越冷。
一連下了好幾場雪,外面白茫茫一片。
張超目光與下面的兵部尚書李績對了一眼,他微微一笑,李績卻低下了頭。
李績希望為次子再與張家訂一門親事,張超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後來,李績又讓單雄信幫忙傳話,說願意嫁一個女兒給張超的兒子,張超依然拒絕了。
用不著靠這種方式來彌補兩家的關係。
張超一而再的拒絕,無疑讓李績有了別樣的想法。他後來轉而與長孫無忌聯姻,李二郎與長孫家的姑娘訂婚。
對於這個訊息,張超聽了之後,也只是呵呵一笑就放到一邊了。這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事情,長孫無忌加李績,又如何。
今天召集軍方大將齊聚,也是不容易的。
要不是年底,哪能湊的這麼齊,起碼五軍大都督中有四個是在天南地北,只有一箇中軍大都督是駐於二百里外的襄陽,能夠偶爾入京參加議事。
四艦隊大將軍同樣是要駐於各地,海軍不同於陸軍,專業性更強。
“諸位,樞密院參謀處獲得訊息,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正密謀反唐,此事大唐絕不能容忍。陛下已經決定,要滅薛延陀,擒夷男!”
薛延陀是鐵勒中較強大的一支,隋時,就曾經反抗者突厥。在東西突厥中搖擺不定,後被唐拉攏聯合滅突厥。
突厥滅亡後,大唐控制漠南和西域,漠北地區,則交給薛延陀。薛延陀向大唐稱臣,為大唐的藩屬國。
草原沒有了突厥這個強大的部族,鐵勒人迅速的擴大勢力。
這幾年,他們將牙帳由鬱都軍山遷至尉捷山北獨邏河之南。
到現在,有了控弦騎兵二十萬,算是進入了全盛時期。
現在薛延陀一統鐵勒諸部,統治著東到室韋,西至金山,南至漠南,北至瀚海的廣闊地區。
薛延陀統治著回紇、僕固、同羅、拔野、阿跌、霫等諸部。
當初唐滅突厥,將漠南劃為直接控制,突厥部眾多遷到內地,分散安置。漠南之地,包括肥沃的河套、陰山白道川等地,都成了大唐的直轄疆域。
漠北直接給了薛延陀。
一開始,薛延陀對於大唐是充滿敬畏的。強大的東西突厥,被大唐徹底滅亡。薛延陀當初連突厥都打不過,又如何敢與大唐爭鋒。
他們年年朝貢,對大唐十分禮貌,甚至還求娶大唐公主,送兒子來大唐學習文化,實際上就是送到大唐做人質。
大唐幾次用兵,薛延陀也是積極調兵參與。平滅西突厥、高句麗甚至是吐谷渾幾大戰爭中,薛延陀也是都派兵協助。
一晃十來年過去,漠北安穩,沒有什麼戰亂,兼之與中原的貿易通暢,這些年薛延陀的實力也是暴漲。
擁有二十萬精銳騎兵,可謂是實力強大了。
大唐去年護法戰爭,薛延陀接受李世民的詔令率部南下。結果剛到漠南,戰爭就結束了。
夷男為天可汗居然這麼快就丟了天下而震驚,同時也對大唐的實力產生了懷疑。
特別是看到漠南的富饒與空虛之後,就不願意回漠北那苦寒之地了。
夷男與室韋、奚、契等諸部幾番會談,算是拉到了幾個野心勃勃的盟友。夷男認為,如果他們打著還我天可汗的名號,出兵南下,引發大唐的第二次內戰,那麼到時就可以趁機漁利。
夷男的目標就是漠南,甚至是河套。
張超打著個清君側護新法的名號,半年時間就能取得勝利,難道他們薛延陀聯合奚契室韋霫等諸部,三十萬鐵騎,打起還我天可汗的名號,還打不贏?
夷男認定,大唐肯定有很多人不滿承乾和張超,他們南下,肯定能得到許多中原貴族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