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我們繼續向北嗎?”
頡利沉默許久,最後搖頭。
向北?再向北,估計身邊的人都要跑光,到了漠北,如何立足?
“不,我們調頭,向南!”
“向南?”
一群部將驚訝,東面是突利,西面是鬱射設,南面是大唐,往哪走也沒有路走啊。唯剩下向北,去漠北,也許還有點希望。畢竟大汗還有個兒子也是在漠北的。
頡利卻已經斷了去漠北之心,漠北有他兒子不假,但漠北還有始畢的兒子欲谷設,有處羅的兒子拓設,還有更兇惡的鐵勒人。
“執思失力,我要派你為使者,去南邊,去大唐。為我向大唐皇帝送上新年賀禮!”
頡利讓人取來一些魚膠。
“把這魚膠獻給唐皇,希望能讓大唐和我突厥重修舊好。”
執思失力驚訝。
此時出使唐朝,向大唐朝賀,豈不是要降唐?
“大唐肯重修舊好嗎?如果他們趁機發難,要求我們歸降呢?”執失思力問。
頡利沉默。
“如果大唐真如此要求,那就答應他們。只要大唐肯保證出面,調停突利和鬱射設,上個降表也無所謂。”
執思失力等人不說話,上降表當然有所謂。
上了降表,那就表示突厥從此歸附唐朝。以前是唐朝向突厥稱臣納貢,這降表一上,可就顛倒過來了。又恢復到當年突厥向隋稱臣的舊時代了。
“去吧!”頡利長嘆一聲,“漢人有句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先降唐,等渡過此關,獲得喘息之機再說。”
執失思力帶著頡利的魚膠和一些千里馬,向南而行。頡利率著餘部,也向南邊長城移動。
邊關八百里急報襄陽。
訊息傳來,魚梁洲上,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李世民急詔諸位宰相,以及在京朝集的天下各道大都督入宮議事。看著手裡的奏報,政事堂上,李世民哈哈大笑,對著一眾重臣們道,“他孃的頡利也有向朕求和的一天,哈哈哈,太他孃的解氣了。自始畢可汗圍楊廣於雁門起,多少年了,突厥人一直騎在我們中原的脖子上拉屎拉尿,如今他們也終於向朕求饒了!”
李靖起身,拱手道:“陛下,不能接受頡利的請降,當此之時,應當趁他病要他命,我們當派兵北上,聯合突利和鬱射設,先把頡利幹掉。頡利是東部突厥大汗,頡利一死,突厥的各個小可汗、設等,都將陷入爭奪汗位內戰之中,到時突厥必然越發虛弱。”
李世民捏著拳頭,“朕也有此意,頡利不死,難解朕心頭之恨。”
大唐君臣們都神色興奮,蓋因自大唐太原起兵之初,這突厥人就跟太上皇一樣壓在頭上了。無時無刻的,都讓大唐君臣們喘不過氣來。每次交兵,勉強頂住了突厥南侵,可也要被劫掠無數錢糧人口,最後還得上貢甚至和親。
這樣的日子,誰都不想過下去。
如今眼看著頭頂這座大山就要塌了,誰不高興。
李超坐在那裡看著皇帝和大臣們的興奮神色,卻是暗自搖頭。
坐觀頡利被滅,固然能解心頭之氣,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就利於大唐。在李超看來,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對突厥加以控制,畢竟想馬上吞併突厥這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北方草原,並不適合短時間內控制。
與其看觀頡利被滅,然後漠南再興起一個強大的新可汗,倒不如保頡利一命,利用頡利的宗主大汗的身份,來讓大唐把手伸到漠南,甚至影響漠北。
“陛下,臣反對坐觀頡利被滅。頡利若被滅,對於大唐來說,弊大於利。”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李超在這個時候說這種話,無疑有點破壞氣氛,但李世民很看重李超的意見。既然他說了不,總得聽聽意見。
“為何?”
李超起身,來到屏風前的地圖前,指著陰山以南的那片草原地區,“陛下請看,如今在漠南地區,是頡利、突利和鬱射設三方勢力爭鬥。突利聯合鬱射設,兩個堂兄弟一起與叔父頡利開戰,原本頡利勢強,但在我大唐的插手下,頡利反而勢弱,幾次大戰下來,已經左右難支,加之漠北有鐵勒人反叛,西部又有西突厥東進,頡利四面楚歌,這才會向我大唐求饒。”
“如今的態勢,若我們不理頡利,結果只有一個。頡利被突利和鬱射設擊滅,漠南從三家爭鬥變成兩家對決。如果漠南沒有了頡利,那麼突利和鬱射設兩家,就會很快的分出勝負,最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