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事銜,變成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了四個字,表明瞭如今朝廷中樞從尚書都省轉到了中書省,連門下省也與中書一起成為了朝廷的決策中樞。
李超原是檢校尚書左僕射,如今卻變成了檢校中書令,這是不降而是升。
兵部尚書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戴胄,都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得以拜相出席政事堂傳言。
實際上,原來尚書都省會議裁決的政務,已經逐漸轉移至政事堂裁決,這其實已經不是隋以來的三省制度,而是完全改變了。以前三省制下,是由尚書左右僕射進行處理,地方要將情況向尚書省彙報。
而現在,政務由政事堂會議裁決,政事堂轉到了中書省。進入政事堂的,也不再僅是三省長官,而變成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既為宰相。
房玄齡和杜如晦如今做為朝中宰相之首,也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左右僕射之職,而是他們身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官銜。如果沒有這個官銜,就算是左右僕射,按新制,都不能出席政事堂會議,也自然就算不得宰相。
如今的朝堂上,中書令已經和左右僕射平起平坐,甚至中書令都隱然在超過左右僕射,成為政事堂的新主持者,李世民都在考慮,要改任房玄齡為中書令,以杜如晦為侍中,而把左右僕射這兩個尚書省長官,空置。
以加強中書省取代尚書省成為朝廷新中樞的決心。
基本上,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在明天的元旦大朝上,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新任命就會下來。
到時左右僕射就會空置,那時尚書省實際上就會由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兩個過去的左右僕射副手來實際主持尚書省政務。
尚書左右丞將成為實際上的尚書省主官,權柄大大增加。雖然說整體上尚書省的權柄削弱了,但尚書左右丞的職權卻加重了。
哪怕尚書左右丞不能入政事堂,但也算是距離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遙。
魏徵一個三品的秘書監改任四品的尚書左丞,看著像降職,但權柄上來說,卻不可同日而語。
老爹說魏徵為儲相,這不為過,就跟中書舍人馬周現在被稱為儲相一樣。
尚書左右丞和中書省的六個中書舍人,都是如今朝廷中樞權柄極重的一群人,政事堂那群掛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之下,就是這幾個權柄較重了。
和房杜從尚書省轉任中門書下這個大變動的,還有政事堂明年也要改名。
到時政事堂就正式改名為中書門下,這將標誌著朝廷的中書門下為中樞的體制正式建立。
中書門下和過去的政事堂大體是差不多的,就是宰相們裁決政務的實體化常設機構,有自己獨立的印、公文和僚屬,印就稱為‘中書門下之印’,其獨立裁決政務的公文將被稱為堂貼或堂案,其僚屬稱為五房,堂後官。
這是一套與隋以來三省制有著極大不同的政治體制,可以稱為中書門下體制,相對於三省制來說,中書門下體制的基本特徵,就是宰相有了裁決政務的常設機構,中書門下成為超然於三省之上的最高決策兼行政機關,使職和使職化的六部寺監成為政務執行的主體,涉及朝廷政務的公文書形了新的上傳下達的程式。
新朝新氣象,李世民一改過去以尚書省為中樞的三省制,而弄出瞭如今這一套中書門下群宰制度,實際上也大大減弱了宰相們的權柄,過去三省制下,雖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但宰相數量少,而且左右僕射的權柄極大。
隋時尚書令權柄最大,後來尚書令長期空置,左右僕射的權柄依然極大,到現在,李世民乾脆把尚書都省給架空了,左右僕射也給空置起來,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相,三省長官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等,只要加此銜,皆可拜相,入中書門下參預朝政大事。
這樣一來,其實宰相數量雖然看著增多了,實際上宰相手裡的權柄卻分散了,很難出現過去高潁、楊素、裴寂那樣權柄極重的權臣。
這個轉變,對於大唐許多官員,特別是許多地方官員來說,可能還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身處中樞的李超來說,卻早清楚的把握到了李世民的真實意圖。他早清楚的看到,李世民的這些調整,其實已經能說是重新架構佈局了。
這是朝廷中樞的大變革,這個變革,讓皇帝對於朝政的控制力更強。
不過雖然中樞將迎來一次極大的變革,但李超,卻依然會是這次變革中地位不會絲毫動搖的朝廷支柱重臣。
上柱國、太子太師、太子詹事、開府儀同三司、檢校中書令、趙國公、世襲豐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