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6章 江湖地位

雖然,理論上新創業電子集團、新創業出版集團和新創業影視集團等等以集團公司命名的早期林棋創立的幾家公司,總部都是位於香港,且除了新創投電子集團公司宣佈永不上市,逐漸被髮展成為一家總部以控股、財務和專利為主,其他的業務越來越下放到子公司,旗下子公司如同蒲公英一般,不斷的飛出去生根發芽,獨當一面。

但是,新創業影視公司和新創業出版公司,都是香港上市公司,且都是巨無霸,市值超過都是超過500億港元以上。無論在管理,還是融資方面而言,林棋應該更重視香港總部那邊。

但是近些年林棋卻是在深圳的時間,比香港的時間更長。並且,深圳一開始主要是工業生產為主,但是隨著產業鏈越來越完善之後,加上國內每年最優秀的畢業生源源不斷的加入之後,深圳這邊的發展速度,已經比總部那邊的更快了。

比如,XRM的CPU研發,現在基本上已經搬到了深圳這邊。因為,深圳這邊有晶圓廠和晶片加工產業鏈。

虞有澄博士對於XRM架構的CPU產業鏈,最大的貢獻並不是架構設計,更關鍵的是,由於他過去在矽谷的一流的半導體企業管理過晶片工廠的生產,對於晶片從研發到生產的流程比較熟悉,這使得新創業半導體業務的研發和生產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了,不要的研發人員,已經跟英特爾差不多,不脫離一線生產。基本上,頂級科學家,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實驗室裡面搞自己的研究,有時候也是需要直接在工廠生產線裡面,指導一線生產,跟生產線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本質上,晶片工廠的管理和工藝水平的提升,這比晶片的設計,更為基礎更為難以掌握。就拿晶片設計而言,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專業對口並且肯朝著這個方向鑽研,甚至也是可以從頭開始設計CPU晶片。比如,ARM晶片一開始,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是被很多巨頭不屑的粗鄙設計,但隨著時間發展,不也漸漸的越來越先進,整合越來越多的電晶體,效能也是一再創新高嗎?

林棋近期經常看的工廠,是新創業通訊公司的工廠,此前,新創業通訊公司,主業是以固網、光纖、除錯解調器、固定電話、路由器等等裝置為主。現在則是又增加了GSM基站裝置、麒麟手機終端等等新業務。

麒麟1代手機,雖然是新創業電子集團總部投資研發,但是在手機正式釋出之後,麒麟手機的業務,已經以10億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新創業通訊公司。

當然了,由於麒麟1代手機目前的虧本在賣,所以,目前還是控制虧本燒錢節奏,避免燒錢太多,讓投資者質疑上市公司管理層利益輸送。

利益輸送當然是有的,但不是新創業通訊公司向母公司新創業電子集團利益輸送,而是新創業電子集團,廉價的把麒麟手機專案,以10億人民幣轉讓給了上市公司。短期呢,可能不產生利潤,但隨著時間產生,這個專案遲早會賺錢。甚至,可以說,最多一年維持1999元這個價格,就可以實現盈利的。

而這款產品至少要量產3年以上,所以,也就是初期一年產生爬坡階段,人為的製造這種“划算”的價格,刺激產品訂單維持供不應求。先把量搞上去了,之後,訂單會刺激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的成本都降低,整個供應鏈上下游量產之後,銷量都會提升。今後的產品只會越來越賺錢,甚至,供應鏈也會習慣接受,先虧本一段時間供貨,之後,隨著訂單擴大,成本不斷降低來實現盈利的模式。

讓供應鏈先虧幾個月,換做是別的公司,恐怕會被那些供應商嗤之以鼻。但是新創業系直接讓人虧本供貨,很多公司會搶著去做。因為,誰都知道,堅持到訂單量暴增之後,很快就能進入閉著眼賺錢的暴利階段。

對於工業生產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暫時的虧本供貨,而是——缺乏訂單!

訂單量巨大的話,成本11塊錢的商品,廠家咬牙是可以報價10元甚至更少的價格。因為,如果訂單上來了,廠家是可以把產品成本降低到9元、8元、7元甚至更少。

量產和非量產的產品,成本天差地遠。

這還是傳統的工業生產,換做是半導體產業,可能是一件產品小批次產品,只有少數供應商願意做,一件產品報價10萬美元,愛買不買。因為,使用者訂單真的很少,研發成本和少量生產的成本價格很貴。量產之後,10萬美元報價的產品,甚至可以降低到1000美元,還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就如普通使用者常用的桌上型電腦CPU,300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