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1章 導流

1992年11月10日,晚。

8點鐘開始,新創業電子集團聯合旗下自己公司易購網,以及各大主流品牌,在香港舉辦了隆重的雙十一開幕會。

這一年的雙十一,新創業電子集團出乎意料的是沒有釋出一件新產品,而是把流量和關注的焦點,完全向電商平臺引導。

雖然,易購網目前還處於燒錢階段,今年以內已經產生了20多億元的虧損,雙十一過後,92年全年估計要虧損30億元。而全年的目標是100億元的線上銷售額,也既是說,每10元商品的銷售,要虧3元成本。

換做是同一時代其他的企業,可能已經懵逼了。但是林棋卻是很淡然,將之命名為戰略性虧損。

姑且不說後世電商平臺,基本上都是以虧損燒錢來吸引流量和使用者作為開局,就是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

後世小米的創始人雷猴王說過,對他影響最大的企業有三家,同仁堂、海底撈、Costco!Costco對於小米的影響在於,讓雷猴王震撼的意識到,世界上有企業以自己挖空心思降低自己的毛利潤,以此作為核心競爭力,居然還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Costco倉儲超市以“不靠產品,靠會員賺錢”著稱,所有商品毛利率不超過14%,消費者進場消費之前,必須支付最低55美元的年費。這樣的會員模式,在美國很常見。但是,跟其他妖豔賤貨不同的是,Costco倉儲超市,產品如果毛利率達到14%這麼高,是需要公司高層特批的。

正常情況下,Costco公司的商品,大約賺取1%~10%的毛利潤。9塊錢出廠價的一件商品,在沃爾瑪、亞馬遜可能要賣20~30美元,但是,在Costco公司只會是10美元。更厲害的在於,Costco廉價到極致,質量和口碑卻好一直很好,並不是以物廉價劣,而是一直堅持物廉價美。

因為,極低的毛利率,造成了Costco的商品,總是自帶流量,根本不需要去廣告促銷,基本上,美國的消費者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哪裡購物划算,找一家Costco的分店,肯定不會在價格上宰客。

Costco的價格,基本上就是市場的標杆。基本上,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比這更低廉的商品的,但卻存在質量低劣的隱患。而在沃爾瑪、亞馬遜購物,則是會被Costco更貴。於是,Costco有沃爾瑪和亞馬遜那樣的強敵的情況下,卻是一直是逆勢增長,發展速度是極快的。而靠著商品高速的週轉速度,以及豎立起來的口碑,使得其及時毛利潤極低,在別人看來是在做虧本買賣,但實際上,它整體上並不虧本,甚至是淨利潤一直在穩定的向上增長,惡劣的市場環境,也很少影響到這樣的價效比公司。

小米後來不斷的想要從手機變成雜貨鋪,本質上,也是下意識的朝著Costco雜貨鋪方向發展。Costco是靠著自己的品牌口碑,讓擺在其商場的任何一款商品,都是爆款,不存在滯銷商品。而小米後來,則也是試圖把手機方面的價效比口碑,擴大到更多的領域。如果發展到極致,估計就不再是手機品牌,而只能是小米雜貨鋪。

某種程度上,Costco或許不是一個最牛逼的企業,但是,其獨特的定位和企業文化,讓人感覺到,尼瑪的,這麼做也能賺錢?

林棋雖然不會照搬Costco模式,但目前也不得不說,卡住價效比,低價格卻是是一種高效率的換取流量的方式。至少,目前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像易購網這麼火熱的電商網站了。

這些虧本的成本,除了讓利消費者之外,更多的因為舉辦各種活動,以及為了吸引消費者,所打的廣告和營銷活動的開支。

雖然燒掉了這麼多資金,但換取易購網實名註冊使用者超過500萬人,這些使用者的活躍程度,以及流量的含金量,超過任何其他型別的網站。吸引到的消費者,以後只要能留住,成為長期的消費者,那麼,燒掉的錢遲早會連本帶利賺回來。

現在有錢不燒錢去做最大的電商平臺,那麼,以後就會在強大的電商平臺面前跪著喊爸爸。

林棋自然知道,自主掌握一家世界最大的電商購物網站,所帶來的影響力。後來阿里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工行、建行那樣的世界頂級大銀行。這主要是因為,工行、建行雖然非常強大,但僅僅能影響上億人。

但是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全球速賣通等等渠道,卻是影響世界10億以上的消費者。以海量的消費者作為籌碼,使得全世界的很多品牌,眼饞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