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8章 準備價格戰

在80年代初的時候,CRT彩電也算是奢侈品,21英寸的CRT彩電價格少說也要七八千塊錢。所以,目前國內的電視機主流還是黑白電視和14英寸以內的小尺寸CRT彩電。

這些年隨著國內開始有了外匯資源,各省不斷引進CRT電視生產線,產能方面比過去要充裕的多,價格也是逐年下降。但是至今,一臺21英寸的CRT電視,還是高達3000多元。

當然了,引進的CRT生產線大部分僅僅是組裝線,彩色映象管依然很缺貨,甚至連電視所需的類比電路板,也有一些工廠需要進口。所以,每年要從日本進口十多億美元的各種核心零部件。

若是把這些資金用來引進一些更能產生長久效益的技術和產業,即使是後來可能會過剩的鋼鐵、水泥產能,也是比隨時會被淘汰的CRT電視組裝線產能要強的多。

而現在的CRT電視生產線和核心零部件,加速向中國轉移,電視機價格確實降低了不少,消費者短期得利。但是,國內電視機廠商,可能會因為引進大量的過時技術,利潤不斷降低的同時,還會有產品隨時會被淘汰的風險。

按照這種形式推演下去,很快電視機廠商,就將會是中國廠商用過時的技術,在自己國內市場互相廝殺,大量的電視機生產商會死掉,引進的產能會變成廢鐵。

重金引進的產能,並沒有增加國內的相關產業,長期的競爭力和穩定的就業。反而,不過是隱形的二道販子,看起來貼的國產的牌子,實際上,利潤大頭一直被海外的核心零部件廠商拿走。

一直指望這種盲目引進,是引進不了具備長期競爭力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只有自己爭氣,力爭上游,在新產業剛剛出現時,就開始卡位投資,積累技術和經驗才能獲得。反之,不斷引進產能,絕大部分都是即將要被淘汰的破爛。

後世的中國也是吃了幾十年的苦頭,交了至少上千億美元的學費,卻依然沒有換取核心技術,並且,關鍵的零部件供應,一直被卡脖子。被核心技術卡脖子的時間長了,才知道盲目的採購和引進組裝線,是買不來核心技術的,核心技術只有自己下本錢,長期的研發投入,才能擁有。

直到21世紀,國內的廠商才痛定思痛,開始決定要搞自己的核心技術,解決國內業界常年喊的“缺芯少屏”問題。

但至少要到2012年之後,中國才算是僅次於日韓之後的顯示面板第三大生產國。並且透過技術積累,漸漸解決了核心技術問題。

不過,要到那時候才實現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內,那付出的代價就可太大了。

張茹才剛剛跑了兩個省份,就被判了死刑,之後,發現沿海多個省份,果然都有日本廠商的代表。

顯然,這也是日本廠商周密考慮的結果,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國具備龐大的工業產能轉移和消化能力,以及中國市場的龐大潛力,讓其一百多條生產線有可能被接收。

換做是其他國家,要麼就是製造能力薄弱,也沒有資金去引進。另外,就是很多小國家,由於其本土市場較小,引進產能之後,需要向國際出口,才能獲得利潤,這樣一來,對方自然對於這種高風險產能不感興趣。

至於歐美等等國家,自然是不會引進60~70年代投產的技術落後的二手生產線。至於韓國,目前是日本電視行業的競爭對手,所以,日本的生產線賣豬賣狗,也不願意給韓國。另外,韓國多年的挖角和跟進,CRT生產線基本上不需要從日本引進,而是已經具備電視產業的整套技術。

就拿三星而言,其CRT彩電的成本甚至比日本同行要低,自然不可能購買這種即將淘汰的破爛。相反,三星感興趣的,主要是等離子、液晶等等新技術。

而等離子產業核心技術雖然是新創業系壟斷,但是目前陸續授權給了10家公司,中國境內有兩家,日本境內有五家,美國有兩家、歐洲有一家。

從這種購買專利授權的公司的分部,就可以看出,日本廠商鐵了心要做大等離子電視的市場。

而且,美國市場的喬布斯成立的新蘋果公司,推出的NTV,一年銷售雖然僅500萬臺,不算最頂級的電視機廠商。但是,這也是非常可怕了,因為,NTV之前是零基礎,但卻靠著更高的清晰度、飽和度、色彩,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NTV的示範效應,讓日本廠商坐不住了,下定決心要將等離子電視產業主要的市場份額搶過來。因為,如果不這麼做的話,等離子成為主流之後,日本消費電子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