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年7月,香港。..
一家名叫做“香港元素週期資源有限公司”低調註冊。這家公司的體格確實不小,僅註冊資金就高達00億港元。如果,把訊息放出去,肯定會讓媒體震動。
但是,這家公司出乎意料的,並沒選擇大張旗鼓的宣佈資本實力,而是很微妙的選擇了沉默,成為了一家罕見的隱形公司。當然了,想要去查,還是能查到這家公司的實力。但是,銀行、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肯定不會輕易洩露客戶的資訊。
元素週期表公司一開始的股權比例,林棋投資50億港元,佔據50%股權,另外,容健投資20億元,佔20%股權。剩下的30%原始股則有郭鶴年吃下。公司的董事長自然是出資最多的林棋擔任,郭鶴年和容健都的擔任副董事長和執行董事。
當然了,公司作為一家有色金屬開採、加工為主的公司,但目前卻沒有半點礦產資源。所以,元素週期表公司需要靠著郭鶴年的人脈資源,去運作國際礦產資源的投資和收購。石油之類的資源,自然是玩不動。
元素週期表公司,主要就是以收購稀有金屬礦為主。當然了,煤炭、鐵礦、銅礦之類的資源,只要有利可圖,也是可以吃下的。公司的發展路線,基本上是以礦養礦,透過資源開發和銷售獲得現金流,然後,再繼續去買礦。當然了,收購過程中肯定會產生鉅額的負債。但只要把握好節奏,應該能夠像嘉能可一般,成日世界範圍內,成長速度最快的資源巨頭!
當然了,即使是短期內出現資金鍊緊張,甚至被擠兌的問題。只要,公司背後的股東有足夠的資本可以救急。那麼,這個貪吃蛇的遊戲,一定能夠繼續做的下去。畢竟,現階段全世界的資源價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不算太貴。只要囤了大量的礦山,資金鍊不斷裂,長期都算是一門好生意。
至於,元素週期表公司的總經理職位,幾大股東商議半晌後,決定邀請董氏家族的董建成前來擔任。因為,資源行業肯定是需要跟航運業的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沒有運輸物流,資源再好,也不能變現成利潤。
全球航運市場從70年代末一直綿延到90年初的運力過剩,導致全球的船王和航運業都遭到了重創。
其中,董氏家族的創始人董浩雲生前卻是一意孤行,不斷的建大船,擁有50艘超級巨輪,東方海外公司的運力達到000萬噸之巨,跟包玉剛一樣,成為了世界級的船王。
香港一座港口城市,卻擁有兩大世界級的船王。每個船王掌握的運輸實力,甚至不亞於蘇聯的遠洋船隊的噸位。在亞洲範圍呢,日本的航運實力,也不能跟香港兩大船王相比,這種氣魄,確實令人震驚。
但這種做法,卻是給東方海外公司帶來了200億港元的債務。若是航運業處於景氣階段,自然是每問題,但問題是,全球的航運業,處於供大於求,嚴重過剩階段。所以,負債太多的航運巨頭,遭遇到訂單規模下降和需要償還的貸款利息不斷增加的雙重壓力。
董船王去世後,其子董建華、董建成兄弟回港,開始接收生意。但是,無窮的債務壓力,迫使其公司持續鉅虧。並且,超過50多名有名有姓的債主,不斷上門逼債,讓董氏兄弟狼狽不堪。航運業的不景氣,這家世界頂級的航運巨頭,已經瀕臨資不抵債的邊緣。
為此,作為東方海外公司主席的董建華,開始宣佈,不拿一分錢工資,一直堅持到公司扭虧為盈。至85年開始,東方海外公司上市的股票,更宣佈停牌,一直到債務重組完成,才會重新恢復交易。作為公司主席的董建華,甚至流淚給留學的女兒寫信,告訴女兒,從下學期開始,已經不能給女兒提供學費和生活費,其一切都得靠自己。
當然了,最危急的時刻,應該已經過去。因為,東方海外公司的最大的債權人滙豐銀行,宣佈不擠兌,反而提供了億美元的新貸款,讓其能夠持續運營。
另外,霍英東、中國銀行等等機構,也開始雪中送炭,提供新的資金,讓東方海外公司緩解現金流斷裂的壓力。
當然了,雖然如此但東方海外公司只能說勉強維持住局面,沒有立即破產。但是依然是持續虧損,需要不斷的出售資產,以此來減輕債務包袱。
元素週期表公司,作為一家資本雄厚,不存在負債的新公司,跟東方海外公司形成合作關係,可以極大的緩解東方海外公司的訂單不足和負債壓力的問題。
“董先生!元素週期資源有限公司之所要邀請你來當總經理,也為了更好的跟東方海外公司展開業務合作,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