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能活著回去的話,家裡還有個念想;萬一戰死了,家裡失去了最主要的勞動力,本來就艱難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說不定也都會被餓死了。
久而久之,明軍中貪生怕死之輩越來越多,勇猛敢戰之士越來越少,軍隊的戰鬥力也就越來越渣。
這實在不是我們中華兒女將士們天生懦弱,而是掌權者的錯誤政策導向使然。
凌風心裡清楚這些事情,當然不會讓凌家軍重蹈覆轍。戰死計程車兵每人一百兩撫卹銀,這就讓戰士們沒有了任何後顧之憂,打仗的時候敢於勇猛上前。
一個軍隊風氣的培養,就要從新建立的時候開始。像明軍這樣已經到根子裡了,再想整治,那是難上加難。
撫卹銀一次性發放,而不是對烈屬長期供養,這也是無奈的事情。
試問現在人們對於凌家軍的信心又有多少呢?如果承諾對戰死者的家屬繼續按月發放錢糧長期供養的話,肯定就會有不利的謠言在凌家軍中傳播,引起戰士們的惶恐,甚至絕大多數戰士都會懷疑撫卹金到底能發多久!與其這樣,倒不如一次性發放來得痛快。
戰死將士一律稱為烈士,在戰後的第一時間就已經送進烈士陵園埋葬。
烈士的家屬稱為烈屬,撫卹金的領取人,分為以下一個層次:
第一順位領取人,是烈士生前指定的人;然後,有兒子的,兒子領取;沒有兒子而父母健在的,父母領取;父母不在的,妻女領取;以上幾者都沒有的,才會考慮其他近親……
按照凌風的本意,是想要將第二順位領取人定為妻子兒女的,不過,真要是這麼做的話,在明末這封建殘毒餘害這麼厲害的朝代,可是有些太過驚世駭俗了。
有父母,而讓妻女去領取,那根本就是不可理解的。
凌風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沒有興趣跟這些封建思想去鬥爭,就只能暫時妥協。好些事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慢慢地去影響,慢慢去教育才行。
思想的變革,可是一個非常緩慢而艱難的過程,誰要是想迎風而上,勢必都要被這股逆風所刮折。
五百多個烈士,總共有近千烈屬上來領撫卹銀,這還是因為有百餘戰士沒有家屬,否則的話,估計這個數量會更多。
凌風親自主持發放工作,臉色凝重的站在點將臺中央,在他的腳下,是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子。
銀子不用任何東西包裹,每一百兩一個銀錠子,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就在數萬人的監督下,凌風親手拿起銀子,一塊兒塊兒的遞到烈屬的手中。
烈屬們拿著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大塊兒紋銀,心裡卻是一樣沉甸甸的。想到這是自己的至親用性命換來的,很多人忍不住當場痛苦!
更有人跪下來對凌風連連叩頭。
一有人開了個頭,烈屬們立刻跪倒一片,感恩之聲不斷。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冰與火
凌風心裡異常沉重——這些樸實的漢子們啊!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為了凌家軍而獻出了寶貴的性命,凌家軍只是給了他們撫卹金而已,他們就感動成這樣。WWw!
臺下的戰士也是個個熱血澎湃,眼睜睜地看著死去戰友的家屬把銀子領到手,他們知道,大帥說話是絕對算數的。
紋銀一百兩,足夠家人過得滋滋潤潤了。說句不好聽的,甚至比他們活著都要過得好。
想清楚這些,戰士們心中都是一股豪情升起。
跟著這樣的大帥,大家還有什麼後顧之憂呢?
四百多烈士家屬,總共發放紋銀四萬多兩。
凌風卻是覺得這筆錢不算太多。相對於戰士們的犧牲來說,這些錢又算什麼呢?
他已經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等以後凌家軍壯大了,有了條件之後,還要對這些烈士家屬進行補償。具體以什麼樣的形式補償,就要看屆時的條件了。
撫卹銀髮放結束,第二項工作是有功將士的獎賞。
這次立功最大的,是洪金寶這個莽夫。這幾場戰役中,他參加的場數最多,而且每次都是衝在最前面。跟葭州聯軍作戰的時候,是他帶領地字營第一個衝上去,頂住了官兵火銃手和弓箭手的攻擊,為其後騎兵的衝鋒創造了條件。
在米脂縣城,他的手下又配合李自成,成功地奪得幾門弗朗機炮。
跟劉應遇的三千先鋒軍一戰,這個看似魯莽的傢伙竟然瞄準曹變蛟,將這個朝廷中有名的“小曹將軍”給砍死了!
這功勞,實在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