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用的得當,比放在我手上好,就送你們了。”
這倒是李沅錦沒想到的驚喜,這口石磨雖然磨豆慢了些,但是做工是極為精緻的,磨出來的豆漿醇厚濃稠,李守信都比穆家的幾口大石磨要強多了。
一口大石磨或許得百八十兩銀,這的怕也值得幾十兩了,這可算是厚禮了。
李沅錦立刻站起來,恭恭敬敬給阮婆婆鞠了個躬道謝。
阮婆婆擺擺手:“這石磨原也不是我的,是我一箇舊友的,
臘月做的豆腐全都切成塊放在院裡凍著了,一個晚上過去就變成了凍豆腐,李沅錦家裡人不多,乾脆就打起了鍋,各式各樣的,酸菜魚的,雞湯的,臘排骨的,輪番上陣。不過這次再請阮婆婆,阮婆婆就不很樂意來了,肖氏只好另揀了一些菜到碗裡,讓雲錦給送過去。
正月初一,李守信待雪融了就回了宜寧村一趟,帶了些拜年的禮品,也不知道在那邊是怎樣,反正晌午過後一個時辰就回了,回來就直喊餓。肖氏跟李沅錦都不願意多問老宅的事情,自是此去不提,一家人只去夏藕生家略坐了坐。
李沅錦是個手上存不住錢的,臘月裡剛賺了一些,過年收工的時候就給夏藕生跟夏蓮生各包了一個紅包,因此夏藕生家看樣年節過的也不錯。
順平鎮這邊的規矩是正月初八開市,初五開始李沅錦他們就準備了不少東西,初八豆芽發的正好,一大早金玉豆腐坊就開了門,除了原有的豆芽,這次的豆腐換成了自己家做的豆腐,並切成塊的凍豆腐齊齊擺上,看著很是整齊醒目的樣。
這邊夏藕生的豆腐腦也抬了一大桶出來,後面還有一桶備著,今天應當是夠的。油鍋也起來了,等著客人上門。
有附近的鄰居起來的早,見到金玉豆腐坊一大早就開門,先過來要上一碗豆腐腦,坐下來喝暖和了,一邊看李沅錦他們上的新貨:“你家這豆腐倒是到的早啊,今年穆家的豆腐送的這般早嗎?那不是得三更天就往鎮上趕?”
李守信忍不住驕傲:“這豆腐不是穆家的,是我們家自己做的。”
李沅錦也想知道別人是怎麼評價這豆腐的,乾脆舀上一塊:“您嚐嚐看這豆腐的味道怎麼樣。”
這是新鮮打出來的豆腐,還帶著熱氣,跟冬天裡從宜寧村運過來的冷豆腐不一樣,那人吃了一個尖:“咦,你這豆腐倒是比往常賣的嫩很多,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原來這熱豆腐吃起來果然有一般滋味!”
李沅錦見除了自家人,連客人都認可了她的豆腐,簡直高興地不行:“大叔,你是我家今天的第一位客人,豆腐腦免費,再送您一塊豆腐!”
“哎喲,這敢情好!白吃不,還白拿!等著啊,我這就給你們宣傳宣傳,讓人都來你們這兒買豆腐!”
著真的坐在店裡,見到來往路過有點意思往金玉豆腐坊裡瞟的人就招呼:“這家豆腐是真好!不買豆腐也坐下來喝碗豆腐腦吧!鹹鹵,甜滷,辣滷,選個啥樣的?”
李沅錦也連忙補充:“今天過來店裡買東西到十文的,麵粉送一斤凍豆腐!”
正好臘月跟正月裡試驗的豆腐太多,現在家裡凍豆腐擺的整個後院都是,作為贈品銷售也是不錯的。
金玉豆腐坊各式各樣的促銷手段讓大家捨不得離開,不少人都跑了老遠過來買豆腐。自打初八起,豆腐坊的生意就紅火了起來。
還好李沅錦膽大,用了阮婆婆給的藥膏,手上的傷口已經結痂就快脫落了,因此也能做活,李顯進初六就過來幫忙磨豆漿了,現在就是一邊磨,李沅錦就在後面一邊點滷。
這裡頭唯一不高興的就是吳管家,他千怕萬怕就是怕李沅錦做豆腐,現在果然他們家開始做豆腐了。
吳管家還特地繞路過去看了一下,心裡的僥倖在看到金玉豆腐坊門口不時有人拎著豆腐出來的樣,徹底破滅了。
正月十五那天,李沅錦他們還是回鄉下去了一下,因為十六李顯閱就要跟著同考的學生們一起去徐溪府考試了,因此正月十五李氏一族要開祠堂,不得不回來。
鎮上的事情交給夏藕生跟夏蓮生了,李沅錦一家並李顯進都回來了,忽略趙氏跟大伯兩口的怪異模樣,李沅錦還是很樂意感受一下古代農村開祠堂的活動氣氛的。
可是沒想到,這次去鄉下準備好了要迎接趙氏他們的冷眼,但是意外的是,還沒有到趙氏跟前,往常一直來往還不錯的田大娘神色都有些不自在。
李沅錦走到跟前給她拜年,田大娘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的樣。
從村口大榕樹下一